《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三亚落日,语言,阅读
  • 发布时间:2015-07-15 14:32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语言清新词汇丰富,文采飞扬,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第三’四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充分展开想象,加强朗读品味,体会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下主要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时,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质疑!即: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总的感受怎样?“,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后找出中心句,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神往之情。精读课文时,围绕“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呢?”组织教学,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用画面展示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等南国风光,配以优美轻柔的音乐,穿插鸟叫‘浪声,借以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真有诗意”;同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三亚落日像什么?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细细品味,同桌交流,感悟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太阳滑落前的豪无倦态与花落时收敛光芒的不同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瑰丽。

  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赏读语言文字,想象文章意境,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当然,我也精心制作了优美的课件,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我想,本课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感悟“三亚落日”那份诗意的美,而且更深刻地领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 环节简单再现

  1.1 导入课题部分,我采用了“爱老师,更爱语文”的理念,出示了中国地图,语文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了“卢沟桥事变”走过了《烟台的海》,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今天,我们去南海明珠——海南,饱览《三亚落日》的美景。板书课题,提醒大家注意“落”的结构,齐读课题。

  1.2 学习课文部分,我按照自己的“阅读四部曲”:一读,生字词;二读,结构脉络;三读,理解感悟;四读,领悟写法。

  1.3 拓展积累美句。

  “朗读便于记忆”,把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词,记在脑中。“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美景,就为其配上美文。启发学生交流,提示学生,不仅可以说本课所学的句子、词,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创意的去说。

  1.4 总结作业。

  比较三亚的落日与日出的不同,请大家课外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2 学习方法引导

  这是我和学生们的常态课,没有任何的渲染,平日的课堂教学,我很注重方法的引导。首先是学法的引导,让他们知道学习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字词的理解除了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外,理解词中的重点字就可以理解整个词。概括段意,可以用摘句法等等。

  写作方法也贯穿在学习课文始终,我都贯穿写作方法的指导。从开始的结构,到后来的抓特征写事物,甚至这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事物写的生动具体有趣。最后设计“学以致用”环节,就是为了实现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活用学过的知识。

  3 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结束,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感觉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一、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在重点词语中领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词语既形象又生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内涵。如“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片”等绘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绚烂、热烈。又如“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作者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们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凸现了落日的独特之美。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回忆了国际体育比赛中跳水冠军入水时的水面情景,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动作敏捷’姿势优美‘顽皮可爱及作者对落日的喜爱之情。

  第四、在情感中体会落日的美。教学中,我紧紧地把握学生的感情,引导他们好好地读书,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主体学习的作用,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大胆交流,深刻体会,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4 改进不足之处

  由于上课时电脑出现了故障,连不上网,因此教学过程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4.1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由于是开学第一天,学校报到工作繁杂,我没有机会带孩子观看当地的日出和日落,使孩子对落日还较陌生,不会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描述日落的情景,所以教学开头比较生硬。

  4.2 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比如,让小组讨论交流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在忙着自己交流,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课后通过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孩子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4.3 回归语文学科本位。本堂课上我虽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孩子在读中直接感受作者对落日下滑过程的情感和意境。但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孩子们对文本的用心朗读时,我却怕拖堂匆匆而过,尤其对于孩子的理解我自己感觉显得有点急于求成,引导孩子的语言过于着急,教学机智还是有点欠缺。

  尽管自己备课扎实,吃透教材,了解学情,但是,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不能展示,学生就是再读,身心还是融入不了文本,不能与作者同喜同乐同感受,导致整堂课气氛呆板,没有立体感悟到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这将有待于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努力,以提高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王亚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