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为载体 实施礼仪教育的探索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文明,礼仪,美术
  • 发布时间:2015-07-15 12:03

  【摘要】小班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建立和形成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运用礼仪,学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文明,礼貌。从关注,关爱最亲,最近的人如父母,老师,同伴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关注社会;文明,高尚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健康的情感的表达,也为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奠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文明 礼仪 渗透 交往 表达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也是人类维系正常社会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建立的。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对幼儿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通过造型,艺术活动,在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中进行的。教育家陈鹤琴说,美术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的良器。这就为教育者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带来了启示。《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重视仅仅表现技能和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训练轻情感培养的现象,它阻碍着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幼儿具有泛灵性与易移情的心理特点,丰富的情感是他们热情参与美术活动的原动力。而幼儿美术活动又是通过造型,艺术活动,在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中进行的。由于低幼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完善,美术活动就为幼儿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为施教者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实施礼仪养成教育——以美术为载体,以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为着眼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美术活动中礼仪养成是以积极,健康的美术行为激发幼儿对父母的爱,对师长的尊敬及对同伴的友好,从而进一步升华幼儿对祖国,民族的认知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高尚的道德礼仪培养,形成健康的道德认知。

  1 开展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日常的礼仪秩序

  只有当幼儿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味的事的时候,他们才能积极愉快地,主动地去学习。《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现实生活或内心体验的符号化反应”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美术活动的元素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为了让刚入园的幼儿感知颜色,我们在区角里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涂色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涂,画。孩子们可以为苹果。香蕉。糖葫芦,树叶,气球等他们熟知的物体穿上漂亮的衣服。幼儿们在选择不同颜色涂画的过程中感受了不同的色彩,认知了不同颜色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美术能力;在对作业相互欣赏,评价当中促进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在主题活动“学做小主人,学做小客人”中,我们充分挖掘园本资源,引导和帮助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学做小主人,小客人。首先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橡皮泥,鼓励他们做出各种不同的食物如饼干,苹果,糖葫芦食品等招待客人,或送给同伴当礼物。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对幼儿礼貌性语言行为的引导。

  如做小客人要先敲门,主人开门后要互相问好,主人请进后才能进屋里,做客时对主人的招待应及时说谢谢,最后离开了要说再见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会礼仪和习得经验同样重要。同时我们注重在多种美术活动中,为孩子提供获得快乐,自主的成长空间。

  如在“谁吃饭不挑食,不浪费,吃得又快”的竞赛活动中,老师在制作好的“光荣榜”旁边提供了各种形状的不同颜色的,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粘纸小面贴,前十名幼儿,都可以在吃完饭,送好碗,漱完口,擦好嘴,放好椅子后自己去选择一枚喜欢的小面贴,贴在自己名字的标记旁边,这样孩子们在遵守规则要求的同时,得到了奖励,进餐情绪积极愉快,有效地提升了个体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经常三三两两来到光荣榜前数自己的面贴,面贴多的幼儿喜气洋洋,面贴少的幼儿会表现出一点害羞。一段时间后班级幼儿剩饭剩菜现象少了许多,遵守进餐常规的幼儿越来越多。这样不仅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又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了初步的进餐礼仪培养。这种自我奖励的形式有效地刺激了幼儿自主性的萌芽,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经验的兴趣,为幼儿文明,健康的进餐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还开辟了每周一次的“我是能干小宝贝”的展示舞台,孩子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将自己一个星期的绘画,手工制作等向同伴和老师展示,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自信大方。你听晨睿说:这是我画的三把伞,爸爸一把,妈妈一把,最小的一把是我的;炳晨说:这是我的一家,爸爸妈妈和我,爸爸笑了,妈妈有点不高兴没笑我也没笑;婧:这是我的蘑菇,大的蘑菇下面还有几个小蘑菇,她们和妈妈在一起。小小的舞台展示了孩子们对亲情的理解,对事物的认知,更是在多种美术活动中传递着文明,礼仪信息。同时孩子们展示的每一件作品又都是他们经验提升的展示,在各种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了幼儿们主动活动的能力,健康的礼仪行为能力。

  2 创设丰富的美术环境,营造良好,健康的文明氛围<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纲要>同时又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的”由此可见环境在幼儿成长的过程的重要作用。什么是环境,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利用各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培养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挖掘利用幼儿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环境资源中对幼儿文明礼仪形成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从营造丰富亲切温馨的室内外环境及人文环境入手,让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和礼仪。

  如我们在活动室的各区角分别投放剪刀,不同图案的纸,橡皮泥,胶水,皱纸条等物品,供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自由选择。孩子们在自主选择和制作过程中,协商合作,互相帮助。你看看明明使用剪刀笨笨拙拙,把不该剪的剪掉了,把该留下来的剪坏了,而月月却能灵活的剪圆,剪角,剪直线,她边剪边对明明说“我帮你……。”同伴们一起剪,一起拼搭,有时大家在合作过程遇到问题还能协商解决。

  如在进行水果接龙游戏时,我们要求幼儿分组游戏,这样就要求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协商,合作。否则就会出现大家都来拿图片七手八脚一起上,最后却找不到正确接龙图片的局面。在实践过程中,共同游戏的伙伴们发现了问题,并且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他们最终只要一个小朋友动手去拿图片,其它幼儿在图片周围说出自己建议,大家一致同意后,负责拿图片的那个小朋友就把正确图片拿出来接上,很快水果接龙图案就在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努力之中完成了。一次平常的同伴间的合作互动,传达了丰富的文明礼仪信息,相互友好,协商合作,共同成功。

  每天清晨,从幼儿园大门口到院落,再到教室,从保健老师,值班老师到班级老师大家都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迎接每一个入园的幼儿,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爱护的动作,温暖了家长,温暖着孩子。

  良好的美术环境从多种途径传递给幼儿大量的有关文明,礼貌的礼仪信息。幼儿园的各个墙面上图文并茂的丰富图片“谢谢”,“对不起”,“我来帮你好吗”“请让一下”“请一个跟着一个下楼梯”等等。健康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从多种途径传递给孩子大量的关于文明,礼貌的礼仪信息与刺激,帮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习得能力,为幼儿形成初期的文明礼貌的礼仪习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在美术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内化幼儿文明礼仪品质

  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给幼儿们提供了张扬个性的舞台,春天来了,孩子们用一块绿色的橡皮泥做枝条再用黄色橡皮泥做成一小团一小团花朵,很快一串串栩栩如生的迎春花就呈现出来了;用一团团黄色的皱纸揉成小纸团,用这些小纸团粘贴在小鸡或小鸭的轮廓里,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小鸭就出壳了;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嫩绿的小芽;用撕纸粘贴爸爸的领带……。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们自己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孩子们自己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意义,内化礼仪行为品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做人,学习生活,母亲节到了,孩子们发挥想象,把自己的妈妈装饰,打扮得非常漂亮,许多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妈妈能成为最漂亮的妈妈,他们大胆冲破技能的限制把妈妈的一头长发有的直直的画竖了起来,有的让妈妈的头发卷卷的竖起来,这样妈妈美丽的长头发就非常直观的冲击到我们的视觉了。

  丰富的情感是幼儿们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动力。午睡脱衣服时有的幼儿会主动去帮助那些自我服务有困难的同伴,“需要帮助吗,我来帮你好吗。”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各种学习,游戏活动中是纽带是桥梁。如我们把幼儿作品集中存放在他们的作业袋中,或张贴在主题环境中,或存放在区角游戏中,供幼儿和同伴自主结伴去交流,去互动,去欣赏,让幼儿在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中诠释自己与同伴的团结互助,真诚友爱。在幼儿自主交流过程中,有的孩子会把自己喜欢的小卡片送给好朋友当礼物,有的孩子会向同伴嘘寒问暖。

  幼儿们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洋溢着温馨,和谐的人际交流气息。小小的他们感受了友谊的温馨。如在春游“采摘”活动中,活动前师生共同讨论公共场所文明礼仪要求,活动中鼓励幼儿做文明参观者,文明的采摘黄瓜,西红柿,茄子,草莓等。遵守生态园采摘要求以及文明乘车的公共场所的礼仪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同伴之间互相结伴采摘,商量采摘目标,有的好朋友之间还互相赠送采摘的果实品尝,有的幼儿还把自己摘得果实送给老师品尝。“心中有他人”这一珍贵的礼仪品德在孩子心中悄悄萌芽了。

  詹姆斯说,播种一种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生命运。在美术活动中,评价对提升幼儿礼仪行为,培养幼儿美感,萌发幼儿美的鉴赏能力,以及提高幼儿对美的认知与判断能力都是积极和重要的。幼儿们在评价初期,他们对每件作品的评价都只有一个”漂亮”。

  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幼儿们在不知觉中认知能力已经萌发了,渐渐的他们对不一样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评价了,更可贵的是他们能把自己对作品判断的理由告诉老师同伴。在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学会了交往的礼仪,审美的礼仪,;学会了观察与发现,学会了讨论与表达;重要的是幼儿们在行为实践,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多种行为礼仪得到了不断的内化与巩固。在多种美术活动中运用情感智慧为激发点,不但开拓幼儿美术题材空间,展现美术与情感,礼仪的关系,有效激发幼儿美术创作激情,还有利于与教师更好地关注幼儿心理状况,了解幼儿思维方式。礼仪,文明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发展的脉,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美术创作是潜意识的情感的表达。幼儿只有情感,智慧健康快乐,他们的表达才高尚文明。

  高尚,文明的礼仪行为是中华悠久灿烂文明的脉,对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培养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让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强化,渗透,文明礼仪的道德之花就一定会盛开在孩子们之间。

  于雪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