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组合作管理班级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小组合作,管理班级
  • 发布时间:2015-07-15 14:20

  今年,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初一级部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探索,而就是这个小组合作给了我不同感受,我觉得这个小组合作确实值得推广。

  1 小组的划分

  我将班级个56同学4人一组,分成14个小组,同一个小组的四个同学前后排在一起。班级的前14名就是每个组的1号同学,其余同学依次搭配并编号。这样的搭配可以使各个小组有平衡的学习力量,可以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编号的目的是使得学生知道他的竞争对手是谁,比如说5组的3号和6组的3号水平相当,就是学习的竞争对手。然后每个组再进行角色分配,主持人、发言人、联络员、记录员等等,各负其责。

  2 小组合作的运用

  小组合作的管理可以运用到一切与学生有关的活动中来。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锻炼学生的与人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在管理上实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导师制”和“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

  在一天的主要活动中,我是这么做的:

  早活动:根据早活动小组的读书情况,全班评选出6个优秀小组,并加5分,把加分马上写在黑板上。从早活动一开始就可以评出优秀小组并加分,这样其他小组就有了榜样,会积极加入到读书学习活动中。其他小组的加分要通过我对各小组的不停观察陆陆续续的加,一直加到早活动结束,这样,小组不断努力,教师不断给予认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另外,早活动中,课代表的提问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加分。

  在评价作业或者测试时,如果成绩优秀,就给这个同学加分,并给小组加分,让他体验由于他的成功而带给小组荣耀的感觉,让他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他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以期待下一次的成功。

  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方法,也是给整个小组加分。

  政教处布置的手抄报或者实践活动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并去完成。

  所有上述评比成绩都从纪律委员、文艺委员、卫生委员手里最终汇总到值日班长手里,每天一总结,每周一统计,并公布到前面黑板上的“综合评定”栏里。这样,每个小组日常的各项活动情况,都能从黑板上的“综合评定”栏内看出。每天早上,值日班长把前一天的小组分数进行计算。一个周累计下来总评最高的小组被评为本周的优胜小组,并颁发优胜小组的喜报,第一名的小组还要上报级部,在级部的表扬栏里写出优胜小组和组员名字。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更是积极学习的动力。

  小组合作管理还可以替我们班主任解决一些不便出面处理的问题,比如:最近,早上时间提前了一些,大部分学生能感觉到而且做到了,但是有个别同学来的晚一些,怎么办呢?如果你找他吧,可能会有一些不便,假设一下:他如果说:规定7:50到了就可以了,我7:30来也不晚。像他这样回答,我们就很难开展工作。如果你给学生规定一个时间,他回家可能说,我班主任说或者我们学校规定,几点几点必须到校,等等等等这些话都会把我们置于被动的位置。怎么办呢?让小组管理,让学生互相提醒。

  现在,每天早上7:15我就给人数到齐的小组加5分。那些,人数不齐的小组呢?我不公开批评,我也不硬性规定到校时间,我只是给人数到齐的小组加分,并且早活动结束后我就公布一下分数。经过几天之后,迟到的人陆续减少最终没有学生迟到。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来的晚的同学早就被他小组的其他成员给教育了,正因为他来的晚才导致他小组没得到加分,才导致没获得本周优胜小组的喜报。

  有了小组合作管理还不行,还得让家长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借助政教处的学生成长档案,我将学生一周的表现体现在学生成长档案中,每周一班会先由学生自己写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长写小组等级鉴定,晚上回家由家长写家长寄语。从而构建了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五条评价线,把个人,小组长,班干部以及家长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了,知已知彼,相互制约监管。

  3 小组合作的成效

  小组管理的成效,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主思考,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当第三次评比优胜小组时,才第一次获得喜报的A同学双手接过喜报说了一句话:“谢谢老师,我们小组一定会继续努力的”这时,我就知道,小组的自我管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了学生的心中。

  3.2 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意识

  在课堂上,有好多问题需要小组讨论,而当小组讨论也解决不了的时候,就需要把本组的“联络员”派出去其他组“取经学习”,然后回来再讲给其他组员听。这样,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3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4 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地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正由于加强了对学生的合作管理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这就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教研活动。

  各位老师,小组合作模式不是一个刚刚诞生的新事物。虽然我们好像熟悉,但其实运用的并不熟练。如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更加理想地实现“三高课堂”?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是不是可以探索值日班长小组制,让整个小组来管理班级?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

  王海武 王术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