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幼儿“体验式”教育下创新意识培养初探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体验式”教育,创新意识,幼儿
  • 发布时间:2015-07-15 12:08

  【摘要】幼儿阶段是幼儿发展的起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任务,而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以树立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模式鼓励幼儿自由尝试;通过有组织性、递进性的体验活动,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不断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 创新意识 初探

  幼儿阶段是幼儿发展的起点,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兴旺发达的坚强后盾,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一些行为如果错过他们的“关键期”,那么以后就很难再在幼儿身上出现,以至于成年后创造性思维明显不足。可见幼儿期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幼儿园注重教育的一致性、教育成果的可见性而忽视了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很多孩子都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学中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被动地进行学习。

  幼儿“体验式”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以“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幼儿思维的萌芽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的创新能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而创造是有层次的,对幼儿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并在此基础不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围绕幼儿“体验式”教育,针对幼儿创新意识培养,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

  “给孩子一个舞台,给孩子一点经历,给孩子一些责任,给孩子一个集体”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一贯的老师牵着孩子走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孩子做活动中的主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每个幼儿是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存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让幼儿自主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幼儿的能力在“体验式”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幼儿又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人,成长中的人,因此允许他们在体验式教学中认识和修正自身的错误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另外幼儿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所以教师应该是引导为主,让幼儿自己做出选择。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中:教师讲幼儿听,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幼儿是属于被动的地位,孩子们无须思考,孩子只是一味地依赖老师,接受老师的灌输。怎么才能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呢?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关键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以辅导为主,并尽力为幼儿提供“体验式”的教育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去评价。

  例如,在《小红伞》的语言活动中,我一开就给了孩子一个很大的思维发展性的空间,我不加任何的提示:“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把小红伞,我们能用它来干什么呢?”本以为伞对孩子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样物品,最多也是伞能遮阳挡雨,而在现实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很惊奇,他们的回答是充满童话色彩的:“伞能做降落伞带我飞起来,变成小天使;我要一顶很大很大的伞,那么我们全班小朋友都可以住进去;伞是一个个蘑菇,我们可以在它们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尽管这些想法有些幼稚,但这却是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接下来听教师讲故事环节,原本是让幼儿听故事,但是看到孩子们讲得津津有味,我就说:“那你觉得小红伞会有一个什么样好听的故事呢?”孩子们的表现出人意料,大家都大胆讲述,按照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去想象自己心中小红伞的故事,不仅发散性思维得到了积极的训练,而且语言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样幼儿就不会被教师限制在狭隘的思维空间里,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我想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教与孩子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予他们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做学习中的主人,不要让老师的思维去左右幼儿的思维,也不要让老师的思考去代替幼儿的思考,而要鼓励幼儿自己去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养成大胆猜测和想象的习惯,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2 推行“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倡导幼儿自由尝试

  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的优势不言而喻,在某种程度上说,体验、尝试是创造性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小让幼儿养成体验、尝试的习惯是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好奇心是幼儿期的天性,幼儿经常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对任何事物都有看一看、摸一摸的兴趣,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毋庸置疑这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利条件。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有发明和创造。所以我们应鼓励幼儿多尝试、体验,让幼儿在看看、试试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试一试”,在自由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规则性的要求和约束,在这里我们讲究的是“自由”,教师在此只是导向和辅助的作用。

  例如在我们区域活动中进行活动的时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区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尝试、体验游戏的快乐;在班级兴趣活动《会跳舞的跳跳糖》中,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感受音乐、体验和理解音乐,自由地发挥,与众不同的跳舞,教师要对那些与别人跳的不一样的幼儿给予奖励,并让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在实践活动“包汤圆”、“叠被子”、“参观超市”等活动中孩子们自由尝试、体验活动的乐趣;再如晨间活动中尽可能多的配备可供幼儿自由选者可玩的器具,并鼓励幼儿自制玩具,我们不追求其造型的逼真和实用,而是注重一个自由体验、尝试的过程,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求新、求变。

  当然,在自由体验、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是不做任何引导的,也要做好一定的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要注意告知幼儿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具有危险性而不可以做的,让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在“体验式”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创新意识。

  3 分阶段实施,渐进式提高

  创新是有阶段性的,更是有递进性的。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期、自我创作期、自由体验创作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提倡自由体验和尝试,而且更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孩子从小就有动手触摸物体的特性,很多孩子都喜欢自己动手,亲身尝试。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我们有必要设计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

  3.1 基础阶段: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跟着教师做

  基础阶段主要是关注幼儿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使用材料是否得当等等方面。在此阶段,我们不对幼儿有过高的要求,幼儿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打好一定的基础下才能实现创新。基础阶段主要的目的让孩子学会动手的基本要领,养成多动手、爱动脑筋的习惯。例如:在我们的折纸、泥工等活动中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着做。

  3.2 自我创作期:要求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我创造

  自我创作期是一个自我创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追求新意就可以了。在这里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其一定的自信心,鼓励和肯定幼儿自我创造,至于作品质量的高于低,没有任何的评价标准,只要做到和别人不一样,要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最棒的。例如在建构活动《搭高楼》中,幼儿运用积木搭建高楼,孩子们自由创作作品,只要搭建出自己心中的高楼,学会不一样,就达到了老师设计的目标。

  又例如在科学活动《会滚动的物体》中,将一张纸滚动起来,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在他们亲身操作体验后得知:有的说将纸揉成一团,变成一个圆形,它就能滚动起来了,有的说把纸卷成一个圆桶,变成一个圆柱体,它就能滚动起来了,还有的说在纸的下面装上圆形的轮子它就能滚动起来了……,那么到底哪种是最好的办法呢?没有固定模式,只要能实现就行了。

  3.3 自由体验创作期:教师只给一个命题,幼儿自由发挥。

  自由体验创作期是创新训练的最高阶段,也是最能反映幼儿创造性的一个阶段,开放性也更大。在自由体验期,教师不做任何指导,由幼儿自己去选择和使用材料,整个活动由幼儿自己设计。

  例如在三八节的时候,我给了孩子这样一个题《送给妈妈的礼物》,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说说自己想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礼物,然后不给任何规定,而让幼儿自己做出选择。结果孩子们设计的物品在材料的选材上就有自己的与众不同:有的在纸上画的、有的用积木搭的、有的用橡皮泥捏的、有的用布剪的等等;在形式上有自己的主见:有的以手工作品呈现、有的以歌舞呈现、有的以诗歌朗诵、有的还以亲吻、拥抱的动作形式等等,五花八门,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4 关注幼儿身心发展,正视幼儿体验活动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当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能有更好的创新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讲,错误是创造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世界上很多发明也都是从错误中诞生的,可以说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那么,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怕犯错误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创造性的,怕犯错误的孩子往往是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就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更加谈不上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孩子的某些错误行为和不足之处,作为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鼓励幼儿积极的加以改正。

  “体验式”教育是以幼儿为主体,通过亲身参与、身体力行,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创新意识。而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体验式教育基础之上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幼儿为活动主体,鼓励幼儿多尝试、多体验,递进性的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相信在此基础上幼儿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颖:少年儿童研究[M],北京市教育出版社,2001(5)。

  [2]叶平:《“创新教育”解释》,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3]郑金洲:《创新问题培养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二期。

  [4]徐秋亚:《体验式活动中提问策略的思考》,幼儿教学研究,2009年第7期。

  [5]李学翠:《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研究》,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第6期。

  [6]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7]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庞丽娟主编:《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李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