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酝酿“映山红”——浅谈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体会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苗族,农村,小学
  • 发布时间:2015-07-15 12:52

  我是一名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十三年的教学生涯都一直在山旮旯的学校工作,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老师赞誉、家长信赖和乐于奉献的老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1999年7月,我走出了繁华的都市、走出了充满绚丽多彩学校的大门,带着一股报效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忱,应着大山的呼唤,来到了土生土长的故乡——那佐苗族乡皆马村小学任教。那佐苗族乡是西林县最为边远的乡镇,号称“广西省尾”。而皆马村小学又是全乡最偏僻村小之一(当时机耕路尚未挖通),离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不通车,乡亲们购买日用品要步行20余公里,到乡集市场购买,往返一趟要花费近10多个小时。

  要开学了,由于交通不便,经常是学生课本、教师办公用品如果不能及时运到,就耽误学生开学上课。为了不影响开学,我总是在开学前和另外的两位同事亲自从乡里把学生课本、教学用品背回学校,按时开学上课。这样的现实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女孩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最使岑老师感到困难的是学生的入学问题,这个学校应有90多个适龄儿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不关心、不重视子女教育,学生对学习知识没有太大兴趣,一般十一、十二岁就放弃学业,跟父母守牛喂马、放鸭喂狗,特别是女童。

  开学初,到校报名的学生只有60多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岑老师挨家挨户去动员,同时利用自己亦是山旮旯里少数民族农家孩子的身份与未入学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山里人收工晚,常常是天黑了才从山上回来,我每天等到天黑,就拿者手电顺着羊肠小道到村民家里去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有时要到夜里十一、十二点钟才能回到学校。有些家长想不通,同时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认为山里的孩子读书没多大的用处,不如让孩子留在家里帮忙。有一位叫李珍艳的女孩子,她本人渴望上学,常常跑到学校,站在教室窗外,静静地看着其他孩子上课,。可是,她的父母却不愿意送她上学,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处,长大后还不是嫁到别人家里去(有这种思想的群众家长中还比较普遍),多可惜的孩子啊!此后,我就和同事抽时间到王珍艳家里去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一连去了五个晚上。

  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王的父母终于被岑老师们的诚意所感动,同意把孩子送来读书。其他家长也被岑老师的行为所感动,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望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春去秋来,我不知为学校、家长、可爱的山村孩子付出了多少辛劳的汗水。2001年我调到本乡老街村小学任教导主任,初到学校,看到的是低矮窄小的厨房、污水横流、郁闷不已的校园。为改变这种环境岑老师不惜用晚上时间对学生家长走家串户做思想工作,终于我的良苦用心感化了学生家长,学校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群众自发与教师一道把围墙冲好、排水沟绕校而过,同时小组队长段中辉同志还从队里抽出2000多元为学校师生建厕所,从此校园卫生得到改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设备的改善,使学校学生的学习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使其所带的班级及格率均在85%以上。

  然而更让我惊奇的一幕是2003年9月份的一个星期天晚上,一位年过七旬头发斑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进校园,声色悲哀地对我说:“想把尚在学校读书的黄赖兰(四年级)和黄赖苹(三年级)俩姐妹退学回家。”我听后大吃一惊,几经走访才知道,原来俩姐妹的母亲早在三年前病逝。中年丧偶的其父对生活失去信心,于当年远走他乡外出打工去了,出走三年却未能回归故里探望老人和女儿一次。老奶奶和孙女绝望极了,于是老奶奶做出让孙女退学的决定。我望着两位孤苦伶仃的孩子心里十分着急,几经走访村干和外出打工归来的青年,才得知其父就在广东某工厂打工。于是我便以家书的形式给其父写了一封家书,家书中之言谈涉及家庭、人生、父母等人之常情及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诚恳之言辞打动了该父亲。2003年10月其父千里返乡,承担起家庭重任。如今俩姐妹已步入社会,但她们对我使她们一家重聚团圆之情至今念念不忘。2004年7月该校四年级学生在参加升那佐中心校民族班考试中,前10名里该校占有5名,其中第一名为该校的一位女生“黄赖苹同学”。由于工作的突出,我在2006、2007年连续两个学年的年度考核均被评为“优秀等次”。

  控辍保学实如“行蜀道之难”,乡中心小学的教育服务范围覆盖于11个自然村,其中最远的离学校就有20多公里,且均系苗族学生的家庭户居多。2008年六年级的一位名叫侯志和的男生,因家庭贫困原因,父母欲让其辍学回家,该生哭泣着说:“岑老师,我家穷,父母不让我读书了,以后老师如有时间到我们屯,请到学生家看看学生,好吗?”我一听不觉一惊。等到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与该生一同步行4个钟头的小路赶到其家,经过一个晚上的思想工作,恳切的言语感动了家长,该生终于重返校园了。如今该生正在某校高三学习,且成绩优秀。如此长途跋涉和披星戴月的家访从而挽救了面临辍学的学生,对我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家喻户晓了。

  十多年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控辍保学、转化后进生的好经验、好方法。凭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我非常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注意以“身教”促“言教”去影响学生,他每周坚持家访,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当今社会是商品型社会,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让自己的十一、二岁孩子没毕业就出去做家务打工挣钱,特别是经济落后的边缘地区更是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具体事例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向学生说明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为家乡和祖国建设多做贡献。星期天、节假日我主动走访学生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说服家长支持学生上学,打好基础,在我的积极宣传和劝说下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有很明显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流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负责、执著、热爱,工作历年来得到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肯定。我以“崇高奉献,追求卓越”为人生格言,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曾经的岁月,虽然艰苦,但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热爱我的学生,我也热爱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愿意为它们献出全部的心血。”她人曾问:“何以如此尽心尽责?”其只能答曰:“为师者,以学生之忧而忧;以学生之乐而乐!”

  岑慧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