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初高中,语文
  • 发布时间:2015-07-15 14:36

  【摘要】我国把小学和初中这九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制定课程标准,高中阶段则另外制定一个目标体系,虽然其中也提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提高……”之类的话。然而,到底是什么基础,又从何发展则无从知晓,于是不可避免地埋下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的种子。要解决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断层问题高中教师就必须摸清高一新生语文的基础,才能做好让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的衔接教学。

  【关键词】高一新生 语文教学 衔接

  语文和其它学科一样是前后联系、互为影响、紧密衔接的一门课程。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等方面,都有小学影响初中,初中影响高中的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都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影响学生升入高一级层次学习时的接受方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教师都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发现:初中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升上高中后却不一定学得好高中语文,一些初中语文知识和能力上的缺失和不足明显地制约着学生高中语文的学习和发展,大多数高一的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无所适从而且很难适应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于初、高中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实践上各自为政、互不了解,因此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产生了无法避免的断层现象,并已成为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们只有把“初、高中语文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具体的必要的衔接内容、教学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衔接”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清楚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才能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让高一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语文教学,我发现高一新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状况很普遍表现在:工具书拥有量偏低,识字能力较差。朗读兴趣较低,阅读速度过慢。文章整体把握能力较差,对文章的质疑能力较差,课外阅读量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量过低。写作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写作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密,写作过程欠科学,缺乏修改习惯,修改能力较差。开口说话的自信心不足。语法知识严重不足。

  这些都表现了高一新生普遍存在能力的缺失。这些能力的缺失若不给予解决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效果。因工具书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查字典习惯的消失,导致识字能力偏低,必然会使得其口语、阅读、写作中错别字连篇。而朗读兴趣偏低必然会使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缺乏语言,会影响口语的表达能力和良好语感的形成。

  课外阅读量偏低必然会导致阅读速度慢,知识面狭窄,文学素养储备不足。整体把握能力太差必然会导致理解能力低下,不仅会无法正确完成大容量的高中语文课内外文章的理解以及作文的审题,还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太差就会影响学生批判意识的形成,高中阶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难以实现,突出的表现就是只能背教师或资料的结论,而一旦脱离了教师脱离了参考资料就无法对一篇新文章进行独立的评价与鉴赏。写作上因为没有养成科学、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长期处于既无逻辑又无感情的无序状态,导致写作兴趣、写作信心的丧失,最终害怕、厌倦写作,因此到了高一若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的话,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彻底丧失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信心。

  口语表达信心不足,必然会使高中语文课堂一片沉默,使得教师很累,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和信心也彻底消失,最终导致学生在高中甚至进入大学后交际能力的低下。语法知识的不足影响的不仅是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句法的理解,而且还会影响将来学生到社会上的生存质量,这已是广大师生长期以来都承认的事实。

  因此,我们高中教师对这些问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保证工具书的占有量。当接任高一新生时,就明确提出要求每一人至少准备一本《新华字典》,并一律要求学生自行查清新课文中必须掌握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从高一起就要加强情感朗读、速读、整体把握能力的训练。可以多给学生放配乐朗颂的磁带,或且教师给予示范性朗读,并要求学生也进行情感朗读。在碰到较长的课文时,长文短教,同时让学生用跳读每一段的开头句的方法进行速读,以此进行整体把握能力的训练。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讲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了。

  写作上要给学生以足够的鼓励和充分的指导为其树立信心。高一年级应该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路,要求学生必须写作提纲。另外还要加强训练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可以通过互相批改的形式开展,学生既改了别人的文章又吸取了别人优点。待学生作文基本入格后,考虑进行创新训练,可用历年高考作文中的创新类型进行引导。

  口语训练方面主要在课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自己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求知的问题,备好如何让学生开口的问题。总的来说备课当重在设计课堂,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开口式课堂。

  语法知识的补充需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活用情况、特殊句式是进行语法补充的重要方面,高一时必须予以足够的耐心,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是这种活用,为什么是这种句式,只有如此学生在后面的文言文学习中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高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的衔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鲁朝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