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点滴谈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小学,数学,推理
  • 发布时间:2015-07-15 13:10

  【摘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计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计算教学为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做铺垫,推理能力又为学生理解计算原理扫除障碍,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设计,尽可能创设最佳的问题背景,创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途径,从而使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计算教学 推理能力 数学素养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归纳、证明、探索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它明确了数学教学对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对学生应具备的推理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学,从而达成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目标呢,我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最佳情境,为学生推理能力铺垫。

  第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类比、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如:面积的计算。

  第二.数学相对于语文学科,较为枯燥乏味,更有挑战性。课堂中让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解决枯燥乏味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到数学问题的设计上,就是要尽可能的创设最佳的问题背景,给数学题以新的生命力,让学生多猜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创新问题的设计,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如:正反比例的教学。

  2 经历“猜想-证明”,为学生推理能力奠基。

  数学推理能力源自于数学猜想,学生大胆地去猜想,然后去探究猜想的正确性,不断修正,最后得出证明,推理能力得以提高。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试着将各种问题交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给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地思考,鼓励学生们进行猜想,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兴趣,让他们学会思考并乐于思考,通过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去验证他们的各种猜想,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不断涌现,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些都给学生们推理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运算定律的学习都可以运用猜想-证明-结论的推理模式。

  3 通过多样活动,使学生推理能力生根。

  数学不仅仅只是由枯燥无味的数学法则、性质、公式等组成,它也可以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小学数学其实是跟生活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用到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从而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在动手实验,观察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比如,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由此可以看出相同底面积和高度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但为什么是呢?为什么不是或者呢?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有了疑问,那么便可以用事实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出相同底面积相同高度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接下来就很简单了,将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子倒进圆柱体容器中,3次恰好装满圆柱体容器便证明了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学生们首先加强了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知,对于他们来说这两个名词不再仅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直观的形象;其次,他们明白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怀疑-验证这个推理过程得出的结论让他们印象深刻。由抽象的公式到具体的实验验证,思维由浅入深,有利于他们推理能力的提高;最后,直观的实验过程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便会乐于自己去解决该类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得到锻炼。

  4 重视数学理解,扬学生推理能力风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计算错误并不是因为粗心引起的,而是孩子们真的不会算,即使老师教给了计算法则,孩子们生搬硬套地算出来,但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过后就又忘了计算方法。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 + =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而算理是2个加上3个等于5个。算理是算法的依据,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算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充分理解算理,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2月

  王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