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究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兴趣,整合,信息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0 12:45
【摘要】如何抓住机遇,探索出适合特殊教育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⑵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认识。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培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⑷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整合。①整合不等于简单的相加,不是混合,更不是取代,而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与学。②整合既要体现多媒体的功能,更要充分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多媒体要用好、用足。⑸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做法。①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习惯的养成。②运用多媒体的游戏、竞赛、录音、图像功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享受成功的喜悦。③影像文件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整合 信息技术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的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各类电化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也渐渐渗透到学校课堂教学中来。那么面对这些智力残疾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我们培智学校的老师所应思考的,如何抓住机遇,探索出适合特殊教育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智障儿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常都表现出如下几种特征: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窄,反应迟钝,注意力极其短暂,形象思维能力很差,情绪不稳定等。因此,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其所能学到知识,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弥补他们的缺陷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变抽象为具体,弥补学生们认知的不足;变呆板为生动,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调动智障学生的各种感官肌能,激发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
2 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认识
当今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便可以形成更为高效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高效的教育环境同样适应智障儿童,因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同样有权利和义务去融合这个社会。面对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如何让他们去适应这个环境,如何让这部分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公认,这就需要我们具有高瞻远瞻的目光去看待这些孩子们,他们尽快地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使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获取、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个特殊老师必须担负起的一个艰苦的任务。
3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培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科领域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创造、展示和再现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学校就特别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在培训工作。在全体教师中宣传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和设备优质,营造了应用的氛围,使得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培训上,我们做到了安装与培训同步,由浅入深,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网络技术与管理。Office和科教2000的使用,课件的制作、光盘资源与卫星资源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案例、电子邮件的收发、资源库的使用等,学校还采取“133”的方法推进信息技术的培训,1名网管教师带好3名骨干,1名骨干带好3名教师,使学校的所有教师通过培训熟练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学习行动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束缚不前的教学观念、僵硬呆板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吗?特别对于残疾孩子们,让他们感受一下信息技术带给他们快乐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呀!信息技术课上,他们尽情地遨游在Interrnet的知识海洋中;语文课上,美妙的动画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世界;数学课上,他们充分体验图形动画带给他们的愉悦;在美工课上,他们跟着鼠标进入那美妙的绘画天地;在唱游课上,他们跟着那跳动的音符翩翩起舞。
4 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整合
4.1 整合不等于简单的相加,不是混合,更不是取代,而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用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
4.2 整合既要体现多媒体的功能,更要充分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
多媒体要用好、用足。用好:在时间上把握好、既要反对整段时间低效、机械地运用,变“人灌”为“机灌”,也反对“昙花一现”式的运用;用足:要充分发挥媒体强大的功能,要物尽其用,避免多媒体在教与学的环境中仅仅起点缀作用和提高档次等花架子现象的发生。多媒体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到。彻底掌握此知识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脱离课件后仍然能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师授课、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在课堂上,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黑板、粉笔一样,只不过现代化水平高,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要完全依赖计算机,不要把课堂变为课件展示。整合成功与否,首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学科自身的特点是否得到了体现,语文课就应该姓“语”,数学课就应该着重体现对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切不可以媒体功能的精彩掩蔽学校特殊的体现。所以,任课教师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除了在多媒体上下功夫,让多媒体运用尽量符合本节课的要求,能教学难点之外,还应在教学基本功上多钻研,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多媒体运用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做法
5.1 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能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例如:利用动画、图片、游戏等多媒体手段,将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分类整理等融入到动态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有哪些动物?谁是一类的等,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动画游戏中学习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运用多媒体的游戏、竞赛、录音、图像功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练习时利用多媒体不断变换练习形式,增加新鲜,避免学生出现厌倦情结,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会歌曲或儿歌后,教师利用录音软件组织学生录制,再配上图画,播出学生自己的声音,既体现多媒体的功能性又能调动学生学生的兴趣,激发好胜心,还可以保留教学成果,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灯片功能制作贺卡等等。
5.3 影像文件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网上下载的视频,课前录好的生活片断等影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在应用过程中还可“随放随停”、“随退随进”,非常方便,能随时满足学生的要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灵活服务。总之,在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各科知识、技能的平台,把知识、技能变得容易理解,使所学知识、技能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更加生活活泼,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必能促进特殊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唐孙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