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研的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活力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研,教育,生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0 16:03
新抚区民主小学是抚顺市的一所窗口学校。几年来,民主小学本着科研兴校的理念,一直带领着广大教师行进在科研路上,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将民主小学办成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为宗旨,以“培养师生责任意识”为动力,以“走科研路,兴教改风”为战略,利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15项教育课题的研究,按着预期的理想和目的,实现了“化蛹成蝶”的蜕变。
1 教育科研为学校的发展焕发了生命活力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没有科研的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民主小学在抚顺人民心中地位的改变,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学校不具有建筑的辉煌和壮观,可利用的运动场地人均不足2平米,其它硬件也是从零起步,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学校招生都面临着危机。是科研让学校发生了巨变,是各种研究成果让抚顺人民对她充满了信赖和期待。如今,人们对她的选择看重的是她先进的教育理念,育人的特色内涵,课改的显著成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源于这十年从不间断的教育科研。
民主人搞科研有着自己明确的目的:“不是为了好高骛远为科研做科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是为了教师的一纸证书做科研,而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是为了拉大旗作虎皮,而是以科研作为教改的突破口,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为了学校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确立12项科研课题(详见下表)。现已全部结题。
又一个五年研究下来,使民主小学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在积淀校园文化,涵养和谐氛围,增强责任意识方面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让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跻身于省、市名校行列,连续多次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编写的《小学语文语段训练》系列丛书由沈阳出版社出版,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并在抚顺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被评为著作类三等奖;开展的“责任意识”道德储蓄活动被中国教育报、辽宁教育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并在省、市德育现场会上做经验交流;进行的学业评价改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屠文生校长撰写的文章《小学实行积分制,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在《辽宁教育》上发表,并被《中小学教育研究》、《抚顺教育》、《辽宁日报》等报刊转载,并由王丽红副校长代表学校在省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逐步深入,学校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给、放、诊、推”校本研训四步模式,并先后在市区相关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
科研创新的结果,让民主人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也因此为学校奠定了浓郁的科研氛围,让民主小学的教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品牌,民主小学也随之成为抚顺教育系统的一张名片,于2010年被命名为“抚顺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校”。
2 教育科研为教师的成长增添了生命活力
科研使学校工作实现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优质化,在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及其能力的实践研究》为核心的龙头课题影响下,不仅带动了其它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全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从前面的统计表中不难看出,我校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形成了三大特点,但同时也出现了两对矛盾。在实际工作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3223”之路。
“3”——三大特点
特点一:学校特色突出
近年来,我校始终秉承着这样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接受教育中抬起头来走路,留给他们生存发展的希望,让学生在体会成功中培养自信,学会用努力去书写自己幸福的人生。
针对这一理念,我们从德育角度提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教学角度提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两大特色。并将其作为科研课题申请立项,即省级课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实践研究》、省市两级课题《新时期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研究》和《学科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特点二:领导骨干担纲主持
每项课题都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及市级骨干担纲负责,此种做法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即领导率先垂范;保证课题落实;能力快速提升。
特点三:教师参与面广
中层以上领导参与课题研究比例为100%,专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比例为61%,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心中有规划,手中有课题,参与研究区域性课题覆盖率达100%。
“1”——两对矛盾
一人对多项课题的矛盾;科研与日常工作的矛盾。
“2”——两项举措
为了解决科研中一人对多项课题的矛盾;科研与日常工作的矛盾。我们采取了两项举措:
一是渗透式传帮带——以老带新。每个课题负责人的安排中都保证有经验丰富的校级领导牵头,手把手教,破译课题的主旨,指导制定方案,确立实验因子,调控实验变量,控制实验过程。
二是相融式点对点——找准科研与日常工作的契合点,互动借鉴促进,力图一举多赢。如: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及能力”为例,首先针对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确立四大实验因子: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创新教学能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改革学业评价制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上因子与学校当时的工作情况进行比对,寻找契合点,将此项课题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又将学校的相关工作融入到课题研究领域。这样既不增加额外负担,又将日常工作提升到科研工作的高度进行管理,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实现“三创”
①创建了一支省内优秀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本科学历达标达95%,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了一批骨干,校内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60%。建立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懂得真爱,具有教育艺术精通业务,具有科研意识能做课题,具有教学技术身心健康,具有教育理论又是实践能手的师资队伍。
②创出了适应教育优秀的管理模式: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科学+情感、希望+控制、整体+层次、制度+自主、优化+高效、规范+现代。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激发教师工作内躯力的最终目标。实现了无为而治,自主管理。
③创新了学校特色及教育品牌。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创出一条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路。被人称为民主“三怪现象”的“人手一张卡、没有值周生、作业学生可选择。”充分体现了今天的民主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在坚持依法办学治校中,实现了办学有特色,育人有创新,教学有独到,学习有方法,科研有成果,各项有经验,学生有发展,社会有好评。实现市内著名、省内知名,全国有名。
3 教育科研为课堂的改革注入了生命活力
科研是教改的生命,没有科研的教育就缺乏生命的活力。04年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及能力的实践研究》,获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正式批准,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08年通过省专家组验收结题,并在区域内做了经验交流展示。这项科研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懂得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那段时间里,教师们力求通过对教法的不断更新,去带给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功效。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师备课却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代价,而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仍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这再次引起我们对教育改革的思考,教师竭尽全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表达了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细心呵护,但是学生能一辈子不离开教师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课堂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终生学习的问题?
2010年初,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和部分家长对教改的渴望,开始了学校的新一轮课改研究。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科研来对待,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又请来了有关专家对课改的设计构想进行了精心的论证,最终确立了“先学后教,做中辅导,多元互助,作业激励。”基本思路。
3.1 课改主张先学后教,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剥夺了学生自己读书、用书的时间和经历。40分钟一节课,学生读书和用书学习的时间还不足5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究竟能读懂什么?又能真实的学到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像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教会学生读书、用书学习吗?我们主张课改,推行先学后教,就是要扭转这种以教代学的传统做法,让学生有兴趣去做能读书、会用书学习的主人。先学,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识以前,自己先做到预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独立学习去熟悉教材内容,掌握一般的基础知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去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解决攻坚问题。这项要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把握学习的问题和难点,并能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在与伙伴小组汇报交流时再给以关注解决。如果还不能达成目标,就可以作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交由全班同学和老师讨论解决。后教,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教师不能和学生站在同一个知识高度,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求教师要坚持做到两个凡是,既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坚决不讲,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去替代,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应该把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学习和讨论。课堂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能服从学生“学”的需要,教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在知识重点需要强化的地方,教在能为学生深打烙印需要一生难忘之处。这样的教才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做到省时高效。
3.2 课改强调做中辅导,是尊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是在践行“学而时习之”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了,只是知道了。而要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就必须要通过亲自习作才能达成目标。无论什么事情,只有做得多了才会对其本质和法则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不能追求立竿见影,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通过习作来消化理解。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习作解题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
3.3 课改倡导多元互助,是对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保护,也是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读书、学习的规律,而不是硬性规定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改所说的多元,主要是指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多元。教师的教法不求唯一,倡导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个性特质发挥去创新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不求统一,课改鼓励学生善于彰显独特的学法魅力,提倡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3.4 课改推崇作业激励,体现的是教育的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关注发展。课改取消了学生作业一刀切,减少了作业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学校为了调动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以作业为杠杆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把选择作业多少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自己。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学生在课前自学收获的多少和在课堂教学几个主要环节表现得情况。对课堂表现积极,自学汇报充分,当堂测试优秀的同学实行作业奖励,让学生作业体现一种短板效应。鼓励更多的学生能带着自信和激情去主动学习。
用新的理念去建构新型的课堂,让新型的课堂带给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新型课堂要求教师不再做课堂的主角演员,而要做优秀的组织引领者和成功的导演,他能把课堂变为训练学生、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教会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展示不同学生个性学习魅力的舞台,成为学生实现终生学习愿望的载体。如今,先学后教的课改实验已经在学校全面开花,语、数、英三个学科,基本达成了初期的实验目标。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学得自主自由、轻松愉快、主动PK的场面随时可见,使民主小学如今的课堂教学一派生机盎然。座谈中家长们一再表示,把孩子交给民主小学培养我们不禁放心,而且感到骄傲和自豪。
屠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