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玩教具萌发小班幼儿的数学兴趣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玩具,幼儿,动脑,兴趣
  • 发布时间:2015-08-10 14:37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运用相应的玩教具来辅助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并非东西越多,效果越好,物品越精美越吸引幼儿。因为作为幼儿学习的辅助工具,它起到的是辅助和中介作用,是引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玩具 动手 动脑 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具有兴趣时,往往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在能力。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在今后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因此,小班的数学教学同样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数学教育活动的玩教具。

  1 在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必须具有便于操作、富有美感的教具,才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玩教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中介,它承载着数学教育的目标。因此,所提供的玩教具应具有结构性、趣味性。为此,我们经常为孩子创设了丰富的活动空间,提供了趣味足、操作性强、丰富性的数学游戏玩教具。如我们用彩色卡纸子剪成手的形状,用彩色泡沫纸卷成彩色的圈圈,并给这组材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为妈妈戴戒指”,引导幼儿在妈妈的手指上套上圈圈,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我们都知道妈妈是孩子最熟悉的人物,对于小班幼儿,他们趋于对妈妈的喜爱,会给妈妈的每一个手指上套上戒指,满足自己套的过程,套的越多越开心,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性。

  但是随着游戏的深入,所提供的圈五颜六色,在积累丰富的经验后,孩子们自然探索到按颜色的不同分类套在手指上或按颜色间隔套在手指上等,在材料的操作中自然渗透了分类和二维排序的能力。又如我们的区域操作教玩具“给孔雀插羽毛”,我们充分挖掘了废旧材料——雪碧瓶,制作了多功能的羽毛,有红、黄、蓝、绿等颜色,同时上面还有各种幼儿喜欢和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些形象也有颜色的不同,一开始孩子没有目的的为孔雀的身体插上满满的羽毛,接着引导孩子探索多种插羽毛的方法,其中有的是按颜色插,如红色孔雀,绿色孔雀等,有的是按动物形象插,如小狗羽毛、小猫羽毛等,而能力强的幼儿会用多种手段进行间接排序,小小的插片孔雀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孩子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忘对孩子说一声:谢谢你们为孔雀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下次我们再为孔雀设计不同的衣服。这不仅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为下次活动提出了要求。再如我们的“钓鱼”区域,我们提供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鱼竿、各种颜色的鱼,幼儿通过钓鱼把钓到的鱼按颜色、鱼上的数字进行分类,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这类操作玩教具活动既有匹配及科学知识的渗透,又训练了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孩子在与玩教具的操作获得愉悦的体验和成功的满足感。

  2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教具,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操作玩教具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地手口一致点数,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胶片,引导幼儿以游戏:“喂小动物吃糖”,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从而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强的幼儿还能按片片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和点数。这样的操作玩教具活动不需要老师重复讲述,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因而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较准确,花片、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教具颜色鲜艳,很受幼儿喜爱。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下功夫,巧选玩教具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 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增强玩教具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小班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玩教具,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玩教具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幼儿智能学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玩教具。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及幼儿的积极性,亲子共同制作。幼儿亲自参与,他们会对玩教具倍感亲切、喜欢、倍加爱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利用直接生活用品做玩教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教师设计数学活动时,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素材。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等。当各种颜色的图形集中在一起时,教师可让幼儿给图形按颜色分类,从而初步渗透集合的概念;在园内散步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园内里有多少花,当幼儿无法数清时,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玩具等。

  5 让玩教具在游戏中激发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通过玩教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巧妙地运用玩教具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如认识数字1-5中,采用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让教具数字宝宝分别躲在树下、花丛中,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和寻找,并回答出“某某数字宝宝藏在xx”,游戏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在活动中,孩子们既认识了数字,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

  数学是枯燥的,如果在学数学中幼儿接触到的就是几个数字而已,对于幼儿来说,就更加没趣了,怎样让孩子学得有趣、廉洁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寻找适合小班孩子的玩教具,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让他们和数学成为好朋友。

  艾艳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