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快乐阅读的源泉——早期阅读活动初探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阅读,兴趣,早期阅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0 12:55
【摘要】一本好书,可以引发孩子一个懵懂美好的幻想;一个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更会使孩子受益终身。如何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乐趣、掌握技能、养成阅读习惯,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开展阅读活动中,我以“快乐阅读”为突破口,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不断寻找快乐阅读的源泉。一、通过提供大量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创设温馨自主的阅读环境及动态阅读区域来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二、将阅读融入游戏、生活活动及大自然中,引发他们的快乐阅读;三、将阅读与操作、认知及艺术活动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快乐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 渗透 整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本好书,可以引发孩子一个懵懂美好的幻想;一个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更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然而,如何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乐趣、掌握技能、养成阅读习惯,则成了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在开展阅读活动中,我以“快乐阅读”为突破口,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不断寻找快乐阅读的源泉。
学龄前孩子的“快乐阅读”,应具有融阅读于环境、于生活、于课程的整合理念,充分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和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负担和烦恼的阅读中,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并将早期阅读活动经验迁移至其他活动之中,充分体现教育的整合性,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
1 快乐体验: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一)提供大量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孩子是从图像开始认识世界的,色彩明快、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图画书”,是他们最好的读物选择。通过“图画书”充满童趣的画面,孩子可读出一个个故事,并从中获取快乐。为孩子们选择图书,一定要挑选故事情节简单、画面清晰、重点突出的儿童书籍。要提供给他们像玩具一样的图书,让孩子对书充满了兴趣。在书的挑选中,教师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外,不妨尝试着发动起可爱的孩子们,注意了,在这里要和孩子说明,既是自己最喜欢、同时还要和别人不一样的。因为,这样就可以确保带来的书是各式各样、新颖别致的了:“我的书是毛茸茸的,可以摸着看,是触摸书。”“我的书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它叫音乐书。”“我的书里面有许多可以站起来的小动物,是一本立体书。““这本书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里面还有我的照片呢!”瞧,独特的书在分享交流中,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在畅游书的海洋的同时,体验到了书的魅力、书的有趣。
(二)创设温馨、自主的阅读环境
环境具有弥散的特点,能客观的渗透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孩子。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能让孩子安心、惬意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在创设环境中,我特别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鲜艳明朗的地毯、可爱舒适的动物靠垫、与窗帘色彩搭配一致的艳丽桌布,一瓶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加上样式不一的书架、上面放置着摆放整齐、适合孩子们取放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一间明媚的“阳光书屋”就这样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很自然地,孩子们或坐着、或靠着、或趴着……随意的姿态有了轻松愉悦的心情,于是,三三两两结伴着阅读大图书、佩带起了耳机进行故事的听讲阅读,独自一人静静地品味书的韵味……一切,都显得那样有序而聚精会神。在丰富、充满童趣和书卷气的环境里,孩子们有着对图书了解的渴望,有着乐于阅读的氛围,更有着一页页轻轻翻书、阅读一本书后把它放回原处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
创设温馨“书屋”环境的同时,我还注重对阅读的外环境进行适量的文字刺激。注重丰富早期阅读的互动环境,不仅在特定的区域内提供书籍,还设置了一些幼儿随手可取的图画书、拼字积木、拼图故事、熟悉的自制图书等,让他们享受着随手而得、随时阅读的乐趣。
(三)创设动态的阅读区域宽松的区域活动提供给孩子自发、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间,他们通过与材料的积极互动,边学边玩、边玩边学,得到了无比的快乐与满足。也因此,我特别注重阅读区域里材料的投放,不仅让区域作为阅读活动的补充,也让它成为阅读的延续。
在区域中,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阶段目标,为他们提供了阅读和识字的丰富材料。设计了形象具体、游戏性强的操作玩具,注重材料多用性,同时,将汉字渗透其中,提高孩子对中国文字的敏感性。如:利用墙上的空间,把铁丝牵成类似五线谱的横线,将可插图的底版分别挂于上面,做成可以移动的插图玩具,孩子们在操作时,不仅可以插图、还可以排图、造句、组词、为图片找字等;又如:把一些旧图书利用起来,在图画背面贴上字卡,然后一横一竖把它剪开,让孩子们玩拼图游戏;再如:利用转盘的可转动性来吸引孩子,在转盘上贴上孩子的照片,让他们转一转,寻找自己的名字和照片进行配对,并相互介绍照片中自己的开心事情、有趣故事。随着照片的不断更换,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日趋完整,不仅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也主动地认识了别人的姓名了,这样的收获可真不少呀!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区域材料中,少不了电教设备的投放与利用。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对于现代科学设备的兴趣吧:课件中熟悉的图书画面、插入的艺术文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大声讲述;动画的课件更是引发他们的全神贯注与积极讨论;文字游戏则引领他们合作与探索。录音机前,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一脸的好奇、一心的认真,迫不及待等着自己讲述的故事从小小“盒子”里播放出来。三五成群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专注地观看着什么?原来,正有同伴利用投影仪讲述着生动的故事呢,不时发出的笑声透露出了孩子们的快乐。现代设备的神奇不仅引起他们极度的兴趣,更在兴趣之后,引发他们积极探索,在进一步掌握方法的同时,也让他们得到身心的愉悦、自由认知的满足。
2 快乐延续——生活活动中渗透快乐阅读
陈鹤琴先生主张:“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均是课程、都是学习。如果能将生活活动中的点滴加以利用,将阅读内容结合孩子所喜爱的形式呈现,那么,孩子一定可以快乐阅读、阅读快乐了。
(一)将阅读融入游戏中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寓教育于游戏中。”在平时的组织活动中,简单、形象有趣的手指游戏最吸引孩子,当孩子学会了很多手指游戏后,我把字宝宝渗透其中,在快乐的玩耍中“一瞥学习”,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手指游戏《变呀变》,“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紧接着,我把两手骨碌碌转后藏到身后,再把字宝宝从后面变出来,孩子们一下子来劲了,高兴得不得了,大声的朗读,等着再次的变指。只要用心,还有许多游戏可以融入阅读课程呢,再举个例子:《小孩小孩真爱玩》的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游戏熟悉后,我变成了寻找“字宝宝”的游戏:让他们摸摸“大”字跑回来,天真的孩子摸了字后欢天喜地地跑到了我身边,高兴地围着我,愉快的游戏带给了他们无穷的乐趣,增添了识字的喜爱。
(二)生活活动发展语言能力
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我会有意无意渗透阅读内容,引起他们对阅读、文字的喜爱。例如:进餐前,我会介绍主食和菜点,同时写出食物的两三个名称,如:吃“白米饭”,“红烧肉”时,写个“肉”、“米”字,“豆腐紫菜汤”,写个“豆腐”,让幼儿说一说“我喜欢吃хх”;或者,变个方式,事先出示文字,让孩子猜猜;又或者,将吃的食物编成简单的谜语,让他们想想、猜猜。这样一来,孩子既感到好奇,又增进了食欲,还加深了对汉字、谜语的印象。
(三)在大自然中,感受书的魅力
看书,不一定局限在班级的某个角落里,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秀丽景色其实与图书的鲜活亮丽是相辅相成的。试想:一群可爱的孩子置于蓝天白云下,倚坐碧绿草地上,轻松自然阅读、交谈着,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呀!基于这样的试想,我会安排孩子们在午餐后、自由活动时间里,不限场地的进行交谈和看书。冬天的时候,他们坐于操场太阳下,互相交谈着感兴趣的话题,从吃的穿的到玩的,孩子们主动说话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春暖花开时,携带上一本喜爱的图书,草地、假山、秋千,随地而坐、随时而阅,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轻松阅读的享受与惬意。
(四)固定时间段的“听赏阅读”
故事是孩子阅读的的主要材料,我注重每天提供给孩子欣赏故事、讲故事的时间。于是,每天的课间、午饭前、午睡起床时,成为了孩子们以欣赏各种故事、儿歌的专属时间,听习惯了,孩子们便不由自主的轻声跟读。原来不会倾听,喜欢讲话的孩子,现在,慢慢地学会听录音了,专注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说到讲故事,我采用了每天轮流的形式,循序渐进、不间断地开展。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站在集体面前成为主角进行表达,真是有些难为他们了。一开始,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小手举得高高的,可等他上来时,却退缩了,一句话都没说已涨红了小脸;还有的干脆不上来,无论怎样鼓掌、如何以奖品诱惑,他都不肯移动坐在椅子上的身子。没关系,孩子总是有个过渡的阶段,胆小的不愿意上来,就先请胆大的;声音太小了,想办法接上麦克风、戴上扩音器。再加上诱人的礼品、家长的引导、同伴的鼓励,慢慢的,自信显露在孩子们响亮的声音里、展现在生动的表情中。台上的孩子说得起劲,台下的孩子则听得仔细。“故事大王“的活动,就这样在班级里越开越火热、越开越有趣。
3 快乐融合——早期阅读与课程教学整合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在实践中,我将早期阅读活动渗透到各个课程中,与教学活动相结合,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方法,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一)操作活动中整合阅读内容
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活动中,我将操作与识字、儿歌进行了融合,试图让孩子在操作中更加易于理解、快乐学习:计算活动中,孩子们为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花片分类着,如何才能让标记显得更加明显呢?我利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进行了对应分类:红色线条的大圆圈图形代表的是红色花片的“家”,相应的,我在红色圆圈的“大家庭”旁,贴上了明显的“红”字,依此类推,有了看标记图形和字卡动手的提示,孩子们排得又快又好,而且也在操作中认识了文字。对于琅琅上口的儿歌,孩子们是特别喜爱的,经常地,我会在操作过程中,编上与操作活动有关、便于指导孩子更快掌握操作活动的儿歌,让孩子们边操作、边朗诵着儿歌。只见,他们一边操作着,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红红的花儿飞到红红的花园,绿绿的花儿……呀!大家都飞到花园里了!”孩子们边操作边轻声朗诵着,在动手动口相结合的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何乐而不为呢?!
(二)认知活动里融合阅读欣赏
认知活动的探索性深深吸引着孩子,他们在探索、操作、感知中认识大自然的奥妙、体验科学的神秘。然而,探索过后,还需要教师在孩子的经验上加以总结,这时,如果能利用上故事的童言趣语,那么,更会有利于孩子的理解与经验提升:认识小猫、小鸡、小鸭的动物脚印时,为了让孩子更快认识、比较,我利用了三种动物脚印形状的不同,自编了《谁的脚印最好看》的故事,结合上幻灯中直观形象的画面,配合教师生动的讲述,孩子们一下子就掌握了三种小动物脚印的特征。一起听听丰富的想象讲述吧:“小鸡的脚印象飞机。”“我觉得小猫的脚印象铃鼓。”“小猫的脚印还象小娃娃的手。”“小鸭子的脚印怎么有点象风筝呀?”……瞧,这就是故事启发性的魅力所在,故事中的语言一下子让善于模仿的孩子运用到了活动中,在帮助他们认识了小动物脚印形状的同时,也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
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里多变的天气引起了孩子的注意,特别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大雨,更是让他们有了特别多的问题:“天上为什么下雨了?”“雨是怎样来的?”“小雨的妈妈在哪里啊?”……随着问题的产生,我组织孩子进行了“雨从哪里来”的科学探索活动。当孩子们看着热滚滚的水变成水蒸气飞上从玻璃盖,又从玻璃盖凝结成小水滴一滴滴掉下来时,他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让他们充分讨论后,这时的我,同样选择了故事欣赏让孩子静下心来,从故事中得到提炼。当《云姐姐没有哭》这个优美而童趣的故事欣赏后,孩子们在有了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得更加透彻了。故事中优美、科学的语言不仅代替了教师简单的说教,也让孩子在安静倾听中得到了科学的。
(三)艺术活动中渗透早期阅读
同样的,我也把早期阅读渗透到音乐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春天》的歌曲时,我利用电脑把歌词中所描绘的春回大地的景象,制作成了动态的课件,当孩子看见了盛开的花儿、随风飘扬的杨柳、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时,栩栩如生的画面激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五颜六色的花儿开了”“我看见蝴蝶在飞”“还有柳树在摆动叶子”“蜜蜂在采蜜”……三言两语的讨论一下子说出了歌词的内容,紧接着,我再次演示课件,插入歌词中主要的文字,例如:“春天”、“花儿”“杨柳”、“蝴蝶”等,并以歌词进行小结。这样,当音乐响起时,画面与文字的配合让孩子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歌词,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起来。
总之,让阅读象游戏一样充满乐趣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我将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走近阅读、喜爱阅读、学会阅读的平台,让他们在整合课程中结合各种学习内容,创设多姿多彩的早期阅读学习环境,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模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异彩纷呈的阅读生活中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
余碧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