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优势资源 促幼儿主动性培养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农村,优势资源,幼儿
  • 发布时间:2015-08-10 14:35

  【摘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要想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丰富的情景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幼儿园身处农村,作为地处郊县的农村幼儿园,农村资源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优势。在课程的实施与生成中,如何利用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实行教学一体化,促进全体幼儿的和谐发展。本文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一、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操作源泉;二、采集农村的民间艺术资源,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源,实行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农村 优势资源 幼儿 主动性

  有这样两句俗语:“生活是教育”、“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儿的学习需要内驱力的激发,培养幼儿的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要想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丰富的情景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幼儿园身处农村,作为地处郊县的农村幼儿园,农村资源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优势。农村幼儿园地理优势,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农村优势教育资源培养幼儿主动性,促进全体幼儿的和谐发展。

  1 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操作源泉

  孩子具有十分直观的思维,只有亲临其境,才知道说什么,才能谈其感受。所以我们在组织孩子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让孩子们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操作不仅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深刻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作为教育活动的支持者,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知识的构建提供方便。

  (一)利用海边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我园地处海边的优势,教师请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贝壳,进行贝壳装饰画,还可以让孩子们制作一些贝壳标本。利用这一资源还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说按照不同形状、颜色、大小对他们进行分类,或者是数贝壳的数量。也可以将捡贝壳编成一首儿歌,教师先编出几句,然后请幼儿续编下去,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空间得到提高,在语言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利用环境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利用幼儿身边的自然环境优势,秋天水果成熟的时候,我们利用各种水果的数量、大小、颜色进行不同的区分;还利用水果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如用橘子皮、橙皮做成各种小灯笼;用番薯、萝卜来刻印章。大班数学活动《比较长短》,我们利用了农村随处可见的麦秆制作成教玩具,让幼儿对麦秆的长短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的排列。将野草扎在一起可以做成类似动物尾巴的东西。将这些动物尾巴系在孩子们的身后,然后找一个空地就可以玩“抓尾巴”的游戏了,也可以做成绳子,让他们做拔河的游戏;还能教他们用草编制花篮,制作蚱蜢等工艺品,还可以用野草吹出各种不同调调的音乐。

  【例】在教育活动《春天来了》、《种子的传播》等,教师带着幼儿把课堂移到大自然中去,完全脱离了课本,让幼儿在田野边、山野上,通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春的美,通用手的触摸感受春天的变化,通过呼吸春天的气息,通过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变化与美丽。

  这样的教学途径和教育方式,不仅促进了孩子们情感、能力、态度、技能、知识的提升,而且让教师的从一个对教材的执行人变成了研究教材的人,是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一体化的最好体现。

  一种东西可以有很多的用途,不同的变换经常带给孩子常换常新的感觉,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好奇心都会增强,也让幼儿养成一种收集自然事物的好习惯。

  2 采集农村的民间艺术资源,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孩子们的求知欲总是很旺盛的,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我们应借助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心安排课程,多设计一些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本土文化教学。

  (一)以民间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能够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和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例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的老人们都会自己动手扎花灯,进行做花灯比赛,孩子们会提着自家的花灯一起去猜灯谜;还有扛台角,有许多小朋友亲身参与了这个活动;还有舞龙舞狮子,大街小巷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根据这一民间传统习俗我们设计了《闹元宵》、《猜灯谜》、《看花灯》、《扛台角》、《做元宵》、《吃元宵》、《舞龙舞狮》等教学活动。

  【例】在大班教学活动中我们生成了一个园本主题探究活动———《做花灯》。老师不仅要带领幼儿对花灯的种类和样式、材料进行认识讲解,还要让幼儿了解到花灯的两大特征,那就是文化和艺术。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到花灯不仅是民间的传统手工艺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传承。让幼儿对花灯进行了一定的认识后,安排幼儿进行做花灯、画花灯和装饰花灯等一系列有趣的手工活动。随着这些课程的开展,孩子们不但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学的也很快。农村的民间艺术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孩子对美的认识也提高了。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环境的隐性作用早已被大家所公认,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影响幼儿的行为和情感。为了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农村都会由看大戏的习俗。

  【例】在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中,教师请家长们带孩子们去看大戏,并把活动场所布置成的戏台,在主题墙、廊道上布置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让幼儿在活动前就欣赏到各种京剧脸谱,从中体会到京剧脸谱带来的夸张、艺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与创作灵感,很快进入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在一段抑扬顿挫的京剧中进行脸谱的创作,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以赏识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探索,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因为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对幼儿积极探索进行引导的时候,要对幼儿进行鼓励,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方案。给幼儿提供机会、为幼儿创造条件,就是对幼儿的赏识,就能激发出幼儿巨大的潜能。每到过新年的时候,农村的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窗户上贴上好看的窗花,以增添新年的气氛。

  【例】在美工活动《剪窗花》中,孩子们剪出了各种不同图案的窗花,这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怎么折才能把图案剪得对称,怎么才能剪出心形,?应该怎么折?……孩子们议论开了。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召集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好办法后试一试,再想一想。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反复尝试、互相交流,孩子们在找找、看看、想想、试试、玩玩中,知道了不同的折法剪出不一样的图案,还学会了怎样镂空剪法,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也是对称的。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再一次被调动了起来。

  3 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源,实行一体化教学

  随着课程的开展,和家庭、社区的接触也随之增加了,特别是社区自然,接触的更多了。幼儿的许多生活经验,都是从社会中获得的,在大自然中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幼儿崇尚自然,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感官去陶冶情操,从中获得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课间、散步等时候,以谈话、问答、观察的方式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这个时候,幼儿比较宽松、自由、不受拘束,与老师之间没有距离,幼儿乐于接受,也不易忘记。孩子的生活环境无时无刻都熏陶着孩子们的成长,感染着孩子的气息。

  【例】在教育活动《秋天到了》、《米从哪里来》等,教师带着幼儿把课堂移到社区中去,完全脱离了课本,让幼儿在田野边、家庭,通用观察农民是怎样把稻谷从田里收割,在把稻谷经过加工变成米。在美工活动《美丽的帽子》中,请来了奶奶,让奶奶为孩子们现场表演编织草帽,让孩子们学习简单的编织方法。这样的教学途径和教育方式,不仅促进了孩子们情感、能力、态度、技能、知识的提升,而且让教师的从一个对教材的执行人变成了研究教材的人,是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一体化的最好体现。

  农村的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断成长,他们的周围都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整日都生活在大自然的欢乐氛围中。农村的自然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学习活动场所,它是丰富的、开放的,同时它对孩子们来说是十分有趣的。在对农村的孩子们教育的时候要将农村的教育资源,也就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优势发挥出来,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菊仙.浅谈农村自然资源在幼教中的开发利用[J]教育艺术.2009(4)

  [2]季自兰.农村小班化隐性数学教学资源显性化探究[J].读与写.2011(6)

  [3]朱家惠.农村课堂的“城市元素”[J]小学科学教师.2011(10)

  [4]刘玉荣.农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5]何忠,许志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6]刘志岗.开发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初探新课程学习[J].2011(4)

  [7]聂劲松.农村幼儿教育课程目标与资源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7)

  胡伟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