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中学生快乐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理学,意识培养,中学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0 15:53
【摘要】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关系到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创造快乐,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要注重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与体验中快乐成长。在此基础上展示了相关案例。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快乐积极心理学
1 前言
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反对;倡导心理学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1]。孟万金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2]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主要包含20多个方面。我校团体辅导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选取其中的五个方面,遵循知、情、意的主线,同时按年级循序渐进进行团体辅导。它们分别是:幸福感、快乐意识、逆境应对、性格养成、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关系到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创造快乐,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2 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
2.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不但在于培养,也在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发现和再次激发[3]。由于教师这一职业要求高,压力大,需要不断投入心理能量和资源,如果得不到适时干预和调整,极易产生职业枯竭现象。因此需要将积极心理品质理念根植于教师心中,使其成为教师能够不断自给心理能源的发动机。“教书育人,幸福有成”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使教师爱教、会教、教会,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有效克服厌教厌学,使全体师生减负增效,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与工作,愉悦地收获成功,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抓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支点”[4]。
2.2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教师与学生要积极的互动交流。交流到位了,才能互相理解、接受。课堂上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课外才能根据学生的特色开展德育工作。教师与学生才能一起快乐分享成功的经验。其次,教师要尊重,关怀学生。接纳与尊重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特困生和行为后进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要看到学生积极正向的方面,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和鼓励。最后,教师要无条件的接纳学生。教师面对各具特点的学生,有的比较会讨人喜欢,有的文静寡言,有的比较自卑。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能够无条件的接纳每个学生,有效的帮助他们成长[5]。
3 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体验
3.1 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应开展丰富、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生动、直观、有趣的心理健康课、学科教学课、班会课、主题班队会等等都可以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通过活动不仅培养起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6]
3.2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案例
活动主题:七彩的情绪之发现快乐
设计意图: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自然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为了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一些常见的情绪:“喜、怒、哀、惧”。深入浅出,先让孩子对情绪的表象进行认识、判断,然后进行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接着进行再现情绪。最后引导他们初步适当调节自己烦恼的情绪,让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活动目标:认识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帮助学生培养快乐的心境,学会寻找自己的快乐,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形式:游戏、表演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大笑训练
师:“孩子们,现在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心情吧!全班同学根据出示的表达笑声的词,一起进行大笑训练。”
“嘻嘻嘻嘻……呵呵呵呵呵……嘿嘿嘿嘿……哈哈哈哈……”
师:“通过这样的训练,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我觉得很快乐,笑得肚子都疼了。”)
师:“是的,你们感受到快乐,快乐是一种情绪,你知道的情绪还有哪些?”(学生说说知道的情绪)
(2)认识情绪
师:“我们的情绪有许许多多,它如同天上的彩虹,散发着七彩的光芒。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的人物,他们有什么样的情绪?”
出示喜、怒、哀、惧的四种场景图,请学生来说。
师:“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情绪有喜、怒、哀、惧。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师介绍“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的故事。和学生一起感受快乐对健康的重要的作用。
(3)体验、表现情绪
游戏一:“镜子活动”
两人一组,甲学生做出各种愉快的表情,乙学生作为镜子模仿甲的各种表情。时间为2分钟左右。双方互换角色。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
师小结:“每个人都有快乐的能力,快乐能够通过模仿获得。”
师介绍“装笑也管用”的故事,师:“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心情“装扮”能带来快乐。”
(4)训练:使自己保持快乐情绪
师:“我们要玩的第二个游戏是‘可爱的小猫’,游戏规则如下:
整组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爱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学生按小组开展活动。师采访学生活动感受。师:“通过这个游戏,你们发现原来你扮演的那只可爱的小猫能让别人获得快乐。”
(5)发现快乐、传递快乐
师:“请小组推荐同学讲一段有趣的事,或做一个特别的滑稽动作,带领众人跟着大笑。”
出示活动要求与规则。
用嘴说:讲一段有趣的事,传递快乐。
用笔说:画出或写出快乐的事。
用动作说:做肢体动作逗大家笑。
用表情说:用面部表情逗大家笑。
活动规则:
①每个同学先思考,按照要求进行准备。
②每个大组选一名同学代表本大组汇报。”
学生按小组开展活动。
请学生汇报。
师展示用动作说(《憨豆先生》爆笑系列之教堂睡觉)及用表情说(表情帝杨迪表演神曲《忐忑》)的经典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传递了快乐,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6) 活动结束,升华主题
师:“大笑能使人心情变得舒畅。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快乐,并把快乐传递!”
【参考文献】
[1]董晓倩、朱艳丽、李庆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品牌:理论月刊,2011(1):42-44
[2]陈虹.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孟万金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7).
[3]张冲、孟万金.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1(2):58-64
[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中国特殊教育.20l0(11)
[5]陶新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础——兼答陈莉老师问.河南教育.2011(5):20-21
[6]单志艳.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l1):20-23
傅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