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新课导入语的几种方式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导入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0 15:21
【摘要】本文从几个角度举例说明了语文新课导入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 语文 导入语
语文新课导入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时必须面对的课题,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是谱写一篇新课文的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新课的导入语做得好,能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激情和积极性。它犹如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像磁石一样悄悄地吸引住学生,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同时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快乐的享受,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观摩名师讲课的过程中,我们无不感叹于他们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新课导入语是学习新课文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我们也发现新课导入语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异彩纷呈,花样多多。对于不同的课文,以及不同文体的课文,其导入语自然是各有千秋,其中是有很多学问在里边的,如果使用得当使用得巧妙,就能发挥出促进教学的良好效果,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语是很有讲究的,导入的方法方法很多,合理有效的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导入新课,是每一位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课题。下面就举出几种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1 趣味式导入语
中学生对小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能结合课文谈及一些故事或典故,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的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趣味式导入语,能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讲《标点符号的用法》一课,教师一上课就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吝啬的财主,常常找许多借口赖掉长工的工钱,长工们对此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财主家要请一个塾师。有个聪明而仗义的秀才来应聘。他与财主签了一张契约。
(板书契约内容,但不加标点。)这张契约有不同的标点法,大家想一想,怎样标点对财主有利,怎样标点对财主不利?”
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对财主有利的标点是:“塾师待遇: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对财主不利的标点:“塾师待遇: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通过讨论和实践,学生们兴味盎然,认识了正确运用标点的重要意义,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这时候也充满了灵气。
趣味式导入语关键的就是要落实在“趣”字上。靠“趣”,可以把课堂气氛调节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愿思乐学的境界。
2 提问式导入语
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是很多教师常用的开讲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时,一上课就提出怪问题:“今天早餐时,我吃了两根油条,一杯牛奶,后来还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在上课之前,又喝了一杯凉开水。谁能告诉我,刚才我吃的都是食物吗?无论说是或不是都要讲出理由来。”这种问法,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边思考边看书边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善于变换角度来提问,比简单地直接提问“什么叫食物?”的问法效果要好得多。
3 悬念式导入语
悬念是一种写文章时常用的手法,它能使文章摇曳多姿、曲折动人,它能诱导读者渴望知道结局的情绪,被称为“引人入胜的绝招”。悬念式的导入语,就是利用学生渴求了解事情真相和结局的心理,诱导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思维力,较快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紧张的思考后体验问题解决的快感。
例如教《伤仲永》一课,我们可用成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开头,让学生回答是否懂得成语的含义,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理解。然后告诉他们,课文所讲的故事,可以印证这句话。学生定会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习这篇课文。
又如在教《变色龙》一课,教师可以先板书这样几个思考题:1、从生物学角度讲,“变色龙”是哪一种动物的别称?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2、课文用“变色龙”作题目,显然具有深刻的含义,那么其深刻含义是什么?3、以“变色龙”为小说的题目,可以说是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不知它在小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如饥似渴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4 激情式导入语
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情导入语可以是声情并茂的开讲语,也可以是以情动人,以景引人的开讲语。只要做到结合课文内容,或以朗读、或以音乐、或以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角色,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激情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多思善感。一成不变的刻板式的方式,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充分利用歌唱、录音、录像带、投影仪、幻灯机、图片等形式来导入新课,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诗歌《黄河颂》用歌曲导入效果就不错。还有在讲说明文《苏州园林》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园林名画或一些建筑艺术品,让学生体会艺术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就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课文中的观点。又如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放录音,让学生置身于刘欢唱的《好汉歌》中,感受乐曲的意境。然后品味、咀嚼,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对掌握鲁智深的性格,有水到渠成之功效。因此,激情导入语的作用不仅仅是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
5 解题式导入语
所谓解题就是教师抓住课文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与挖掘,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内容中去。
例如教《敬畏自然》时,就着重抓住“敬畏”一词来分析,挖掘出本文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们在赞叹宇宙智慧的神奇、自然创造的壮观的同时,在心灵上受到深深的震撼。
6 引用诗词式导入语
引用诗词式导入语,就是将预先精选好的而且与新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诗名句、格言俗语,作为课堂导入语,引出教学内容。我认为这种导入教学方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又积累了很多的常用名言警句、名诗俗语、成语谚语,为以后写好作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使用笑话、幽默故事、名人逸事,民间趣闻作为导入语。这样,不仅能达到活跃课堂,还能扩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总之,好的导入语,好的开讲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精彩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精彩的导入语,是开新课文的门户,是开一堂课的门户,更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作为教师,只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和发挥,在不断学习的教学实践生涯中,一定会涌现异彩纷呈、让学生津津乐道的导入语,引领学生与教师更好地互动学习,更好地完成一堂堂生动而有质量的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愉快地畅游于那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之中。
覃继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