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救市经

  从美国金融危机后的救市来看,救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虽然市场猜测许久,但美联储对加息的态度依旧谨慎,一旦宣布加息,美国救市的行动或许将画上最终的句号。

  从最初的直接接管上市公司,到连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常态,爆发于2008年金融危机到如今美联储加息渐行渐近,美国救市历经7年之久,对于正在全身心救市的中国来说,如何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尤为重要。

  肇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如今仍深刻影响着全世界。危机最初的起源来自房地产次贷危机,随后危机传导至与之相关的金融机构,在投资者失去信心之后流动性危机出现,即使后来政府仓皇出台挽救措施也已经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这个时刻是2008年9月,美国财政部先是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房地产信贷公司,雷曼宣布破产,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美国政府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给美国国际集团(AIG),事实上接管了该公司,这一系列的震动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

  可见,在危机爆发开始,美国政府就已经用“有形的手”开始救市。在危机面前,美国政府计划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救市的核心内容是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救市的争议也由此开始,美国的众议院否决了救市计划,并且100名经济学家联名写信给美国国会,强烈反对政府的救市计划。普通居民还进行了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对华尔街的救助。用纳税人的钱为华尔街的错误买单难以让普通民众接受。

  实际上,从后来的结果来看,美国国会并非反对救市,只是不同意用纳税人的钱财救助金融企业造成的坏账。按照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资金平摊到美国每个人身上大约在2300美元,这是美国人民并不愿意接受的。

  在增加了“提高银行存款保险上限”和“政府注资1000亿美元对企业与中产阶级减税”两项条款”后,救市方案最终获得美国议会的通过,美国政府大规模的救市也由此开始。

  从美国救市方案可以看出,救市主体清晰,美国财政部拥有资金的决定权;救市目标明确,对于需要救助的企业有着清晰的界定;救市资金安全性保障,不但有国会设立的监督小组,获得救助的的金融公司,政府按持股分享利润,若救助对象倒闭,政府将是利益受到最大保护的投资者之一;财政部对于7000亿美元虽然拥有决定权,但这些资金是受到国会分批授权才可以使用的,避免财政部对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在紧急救助之后,雷曼倒闭事件并未传染给下一家,美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得到了政府注资后恢复了流动性。从购买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到注资给予流动性,辅之以美联储不到一个月内的两次降息,可以说,美国的救市规模与手段远超中国目前的救市行动方案。

  对于市场主体的救助是美国救市的一方面,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陷于困境,经济是股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美联储实施了数次量化宽松政策挽救疲弱的经济形势。量化宽松是指在利率接近或者达到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各种债券等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

  雷曼兄弟的倒闭是金融危机的高潮,也正是在此两个月之后,美联储就迅速出台了首次量化宽松政策。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首轮量化宽松,美联储购买的金额高达1.73万亿美元,虽然这并没有使经济获得根本性好转,但道琼斯指数在2009年3月创下历史新低的6469.95点之后,已经逐步开始回升的势头。

  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本轮美联储从市场购入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2011年6月底,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

  2012年9月,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启动不设期限?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政策,以进一步支持经济复苏和劳工市场,并宣布0-0.25%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

  直至2014年10月,美国才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美国已经完成了从救助的金融机构的退出。因此从7000亿美美元救市,到量化宽松的淡出,美国历时7年救市才告一段落,但仍未完全推出。

  在美国救市的举措中,主导这一过程的无疑救市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伯南克在经济大萧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06年2月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的他正好赶上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

  研究危机出身的伯南克恰好遇上了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虽然当初伯南克推出的救市计划和量化宽松都曾遭受市场的诸多非议,但如今来看,救市计划显然是成功的。它让美国避免了再次陷于大萧条的命运。

  直至2014年2月卸任时,道琼斯指数已经屡次刷新指数的新高,其继任者仍在延续伯南克制定的宽松政策。

  纵观美国救市的数年历史来看,救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救市也绝非仅仅是救助股市那么简单,在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制定者统筹下,救市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系统性的考虑,这样才能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也只有在整体经济趋于好转的情况下,股市才能最终摆脱枷锁一路上扬。

  本刊记者 杨现华/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