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从上述不同采购业务类型与对应的商业需求来看,采购外包常被用于非关键的或日常用品和瓶颈物品的采购业务,旨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合理分配采购资源”等目标的实现。而在企业现有资源、采购未能满足战略性物品采购需求的情景下,企业可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外部资源,实施采购业务的部分外包策略。
采购外包模式下的风险与控制
采购外包与所有的外包策略一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王为人在《供与求的博弈》中对于采购外包的相关风险进行了归纳与列示,其中包括:
1.供应时效风险。在供应链网络中,承包商的引入延长了企业供应链的长度与复杂性,若不能及时协调供应链网络内企业之间的供应时间差异,可能造成采购物资未能及时供应的风险。
2.质量风险。采购外包合同签订后,承包方即拥有了对企业采购业务的全权代理权,可以在被授权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决策。但基于信息不完全对称的分布假设,企业很难获取充分依据对于承包方的具体采购行为进行监督与考察,存在承包方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未能得到及时发现与纠正的可能性。
3.情报泄漏风险。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重要机密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持续的关键。而采购外包的引入可能打破企业自行运转的封闭环境,成为企业重要信息泄露的源头之一。
4.制造商控制力下降风险。企业在将采购业务外包后,其生产运营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第三方采购商的绩效,同时对于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力度也存在下降趋势。随着承包方在企业采购业务介入程度的不断深入,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也逐渐加强,可对企业形成潜在的威胁。
5.企业内部不稳定风险。采购职能的外包将导致与采购业务相关的一部分岗位面临失业,影响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采购外包策略的贯彻落地带来阻力,影响策略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针对上述提及的风险,笔者认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应对:
1.确定采购外包的业务范围。企业应考虑采购物资的重要性、供应市场的复杂性、物资采购的不同商业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合理制定采购外包的业务范围,避免核心采购职能外包降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外包成本高于内包成本等情况的发生。
2.规范业务承包商选择程序。企业应设置、实施业务承包商的选择程序,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招投标等手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加强外包采购的过程监控。企业应针对采购外包业务事项设置过程监督机制,要求现有采购职能部门对于较为重要的外包采购物资及其供应市场的价格、质量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结合承包方信息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为监督、考察采购外包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也为未来可能存在的外包业务内包化事项打下一定的基础。
4.建立外包采购的信息渠道。企业应建立与承包方、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渠道,加强企业采购需求的及时反馈,合理保证供应链网络企业之间的协调供应。
(未完待续)
文 李旭 王林松 高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