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际证券股权受追捧 小券商发展难题待破解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际证券,股权,券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6:32
近十年前,合资投行曾是证券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如今却成弃子。
今年9月18日,海际证券66.67%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引发产业资本摩拳擦掌。从10月19日到22日晚间,已经先后有中天城投、瑞茂通、荣安地产、华西股份和方大特钢5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收购海际证券控股权。另据媒体报道,私募机构天星资本亦有意参与竞购。
据了解,海际证券长年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个券商急于甩掉的“包袱”,却成了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饽饽”。因为对于产业资本而言,金融牌照仍是稀缺资源。此次参与竞拍的5家上市公司,均希望在购得海际证券后,一展自己的“大金融控股”蓝图。
但业内人士指出,海际证券的业务规模、网点布局、人才团队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被并购后其前景也难言乐观。
十年六亏终遭贱卖
公开资料显示,海际证券成立于2004年9月,原名海际大和证券,其内资股东为上海证券,持有66.67%股权,外资股东为日本大和证券,持有剩余股权。据悉,大和证券是日本证券业的四大巨头(野村、大和、山一、日兴)之一,市场份额仅次于排名第一的野村证券。在投行领域,大和证券还与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合资组建有日本的顶级投资银行大和SMBC。
但是,历经十年经营,海际大和证券并没有复制大和证券在日本的传奇。作为一家主要从事保荐承销业务的投行券商,海际大和证券长期业绩低迷。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14年,十年中有6年处在亏损状态。即使是在IPO较活跃的2014年,海际证券也仅有2469.41万元净利润,尚不足以弥补其在2013年产生的4587.43万元亏损。
2014年7月,国泰君安证券经受让取得上海证券51%股权,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其应“自控股上海证券之日起5年内解决与上海证券及其子公司海际大和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当年8月,经上海证监局批准,大和证券将33.33%的海际大和证券股权转让给上海证券,海际大和证券由此成为上海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海际证券。
今年1月至8月,海际证券营收为1732.63万元,净利润为亏损1341.02万元。截至今年8月,海际证券净资产仅为3.6亿元左右,比成立时的5亿元注册资本,减少了28%。此外,到目前为止,海际证券仅有10名保荐代表人,保荐人数量在所有纯投行业务券商中排名垫底。
今年9月18日,上海证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将海际证券66.67%股权挂牌转让,转让价为4.06亿元。此次海际证券股权转让,上海证券方面提出的受让方条件要求并不高: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整,且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整,或管理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整。
五强竞逐金融牌照
记者了解到,对于产业资本而言,券商的牌照仍是稀缺资源。因此,前述5家上市公司纷纷围绕海际证券的股权,描绘出各自的“大金融控股”蓝图。
例如,10月20日晚间中天城投公告称,拟由全资子公司贵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贵阳金控”)参与竞拍海际证券控股权。中天城投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参与竞拍海际证券,“将完善和充实公司在金融板块的业务布局”;同时,随着“互联网+”战略在各传统金融产业中的不断深化,以及证券行业从传统业务向多元化创新业务发展,“将会极大拓展更多业务模式及盈利空间”。
与中天城投类似,荣安地产10月17日公告称,拟参与竞拍海际证券股权。荣安地产表示,公司实行的是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为主体,以大健康产业和金融投资为辅助的“一体两翼”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拟通过收购海际证券股权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如本次交易取得成功,将为公司培育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而主营煤炭批发经营的瑞茂通也有“全牌照金融产业布局”的雄图。其在10月16日公告称,“待完成竞标收购后,海际证券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这将成为公司在全牌照金融产业布局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瑞茂通还称,公司立足大宗商品行业,践行产融结合的战略方针。通过竞拍海际证券打造专业化的产业证券,其意义在于:第一,改善公司资产结构,有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第二,拥有产业证券能够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公司及更多产业客户提供广阔的融资平台,全面提升易煤网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第三,有利于公司在服务于客户的同时积极发掘产业投资机会;第四,依托产业证券逐步组建大宗商品OTC业务,构筑全球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平台。
由华西村改名而来的华西股份也有意涉足金融行业。10月21,该公司宣布,将参与收购海际证券股权,并表示这是公司开展具备牌照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一旦成功,“将加快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平台的步伐,并为进一步促进并购及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除此之外,频频跨界的方大特钢也来凑热闹,其于10月23日宣布股权竞拍,并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和证券行业的巨大潜力,以及海际证券潜在的成长性,收购该部分股权可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推动公司分享证券市场发展红利,为公司及股东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除上述5家上市公司外,私募机构天星资本亦被指有意收购海际证券。作为一家以投资新三板市场闻名的私募机构,天星资本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动作频频。继7月30日与北京银行发起设立蠡北银行后,10月16日天星资本又与华海保险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拟出资成为华海保险第一大股东。目前,天星资本已启动B轮定增,用于保险、证券机构的设立及收购工作。有媒体报道称,海际证券是“天星资本已锁定的下一个目标”。
或难以高溢价成交
五强竞逐,海际证券究竟花落谁家?记者梳理发现,在参与竞拍的5家上市公司中,资本最为雄厚的无疑是中天城投。
中天城投的实际控制人为贵州房地产大佬罗玉平。公开资料显示,罗玉平上世纪80年代末在贵州以承包工程起家,2007年,成功控股深交所上市的世纪中天股份公司,并将之改名为中天城投。2011年,罗玉平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贵州富豪的第二名,仅次于贵州百灵的姜伟。
近两年,中天城投凭借在贵州运作超级大盘地产项目的策略,业绩与营收出现爆发性增长。2012年、2013年、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4.38亿、10.81亿、16.03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天城投总资产达432.48亿元,净资产84.2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为14.28亿元。
作为中天城投的全资子公司,贵阳金控注册资本36亿元。除了参股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贵阳金控在今年还控股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招商贷”。贵阳金控作为中天城投的核心金控平台,一直致力于获取更多的金融牌照。
此次海际证券的股权挂牌价,尚不到中天城投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1/3。对贵阳金控来说,竞拍似乎全无压力。
相比罗玉平的中天城投,参与竞拍的另外4家上市公司虽也有一定的实力,但资产规模仍然相对有限。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荣安地产总资产65.59亿元,净资产35.85亿元,净利润2182.57万元;瑞茂通总资产102.16亿元,净资产38.04亿元,净利润1.22亿元;华西股份总资产34.44亿元,净资产22.25亿元,净利润6597.25万元;方大特钢总资产94.45亿元,净资产20.67亿元,净利润1.46亿元。
尽管各方参与竞拍的热情较高,但业内人士认为,海际证券本身的净资产与业务规模不大,向上的溢价空间有限。“尽管价高者得,但不会高得太离谱。”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示信息显示,海际证券的股权挂牌将在10月23日到期,接下来将以网络竞价、多次报价的方式确定受让方和受让价格。
小型投行路在何方?
虽然多家上市公司都对竞购海际证券成功后的金融蓝图信心满满,但前景却未必乐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海际证券在投行业务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大股东上海证券虽然业务规模及网点布局属券商中游,但相比同处上海的海通、申万、国泰君安,海际证券在吸引投行人才方面处于绝对劣势,一直没有强势的投行团队。”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在承揽项目方面,海际证券亦无法跟全国性的投行第一梯队券商竞争。在长三角地区,“对华泰、东吴、财通也是望尘莫及”。而曾经的外资股东大和证券,也未能在投行业务领域给海际大和证券带来显著的提升效果。
“说到底,除了品牌、团队的人脉之外,影响投行承揽项目的最大一个因素是地缘性。”前述投行人士说,“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早期,上市指标都由(地方)政府把握,各省本地券商在承揽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是证券行业的‘中国特色’。海际大和一直未能突破这个地缘瓶颈。”
事实上,处境尴尬的合资投行业务证券公司不止海际证券一家。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与海际证券背景相似,高盛高华、方正瑞信也是主攻投行业务的合资券商,前者由北京高华证券和高盛集团于2004年成立,后者由方正证券和瑞士信贷于2008年成立,两家公司的中方和外方控股比例皆为2:1。2014年,高盛高华仅主承销2.8家股票、3.1家债券;方正瑞信仅主承销2.2家股票、2家债券。与海际证券一样,方正瑞信多年来亦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一家主要经营投行业务的券商,海际证券的投行业务发展空间有限,除了其自身项目承揽实力,还有IPO政策变幻不明等客观因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高管表示,“此次4个多亿的转让价,刨掉2个亿的净资产,也就是券商牌照的价值。”
上述券商高管认为,“拿下(海际证券)后业务如何开展?原来的保荐人团队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新东家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自身实力有限,就算拿下海际证券股权,意义也不大。”
不过,他又补充道,产业资本拿下海际证券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展空间,“作为小券商,华林证券在投行的崛起堪称一个样本,当然这需要大股东提供支撑。”
此前,华林证券以薛荣年为核心,从平安证券“挖角”大批保荐人,同时带走大批项目,促成华林证券的投行业务实现飞跃。海际证券迎来新的大股东之后能复制华林证券的成功吗?诸如海际证券这类小型投行,未来何去何从?值得业内关注和思考。
(记者 赵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