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中小企业,金融
  • 发布时间:2011-12-06 10:37
  ——访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世忠

  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民币增值、生产成本上涨、出口定单锐减等困境,半数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着生存难题。

  仅以广东省为例,今年上半年该省半数以上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利润率在2%以内,只有22.2%的企业利润率超过5%。中小企业能否在重重压力之下绝境逢生?企业服务机构又该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呢?对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张世忠主任。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您认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张世忠答(以下简称“答”):在我看来,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该是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窗口,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可以说,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既不是政府管理部门,也不是一般的工业、商业、服务业企业,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搭建“桥梁”为职能,以提供专业性、智力性、经验性和独特性等综合服务产品为手段的,独立的公益性市场主体。

  目前,我国的企业服务机构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政府部门主办、有人员编制、有行政级别、有业务职责的事业单位。不需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属“事业法人”。第二类是经社会团体主管部门审批的行业协会、学会、企业联合会。多数协会没有财政预算拨款,自收自支,属“社团法人”。第三类是由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兴办,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服务型企业。有的以“服务中心”为名称,但需冠以字号,属“企业法人”。

  现在虽然很多省市、地区都拥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这两类机构几乎完全依靠市场化运营,由于这两类机构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很难协调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很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也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服务又都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我认为,每个市级以上城市,都应该由政府出资组建综合性服务机构,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就是第一类企业服务机构。服务机构要坚持“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受益、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负责组织、协调、整合当地的社会服务资源,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服务,我们中心,就属于这样的机构。

  我并不完全赞同以市场化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因为目前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已经非常艰难,政府有责任、更有义务为他们提供“贴身式、保姆式”的公益性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前些年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喊“为中小企业服务”,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最近温总理提出要重点扶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是非常及时的!

  问: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答: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融资困难。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融资困难问题,这是一个没有太多争议的判断。其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攀升、民间“高利贷”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前段时间温州一些小企业老板“跑路”的情况看似属于个案,却非常具有代表性。江浙地区经济起步早,发展过程中很多矛盾形成的比较早,问题暴露得也比较明显,如果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跑路”的中小企业老板可能会越来越多,到那时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多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指出,要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我坚信国务院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是用工短缺。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期将近尾声,加之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工短缺。几年前,只有春节后才出现的“用工荒”,现在已经开始常年化、常态化。“用工短缺”正成为困扰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又一难题。

  以往东南沿海地区才是“用工荒”的多发地,如今中西部地区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根据刚刚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今年7月份全国范围内有50.08%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其中,短缺人数为20人以上的企业占34.54%。从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用工短缺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7.88%、52.28%和51.91%。

  目前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里面,尤其是制造业,低端产业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如果这个结构不改变,东部城市跟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劳动力争夺战将会一直打下去。但在面临用工荒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南方频现的用工荒已经开始倒逼企业完成产业升级,也只有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升级,才是破解用工短缺的根本出路。

  第三,税费压力较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税费负担主要处于隐性化状态。在减税呼声的大语境下,未来税率与税种的减少或将成为趋势,而各种非税收费则成为遏制企业生命力的真正“抽血机”,比如环评收费、运输公路收费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中小企业的税费压力的确非常高,现在部分有行政职权的管理部门还在向企业收费。现在一般的小企业利润只有3%-5%,再加上一些企业都在利用廉价劳动力给外国人打工搞出口,本身利润就很低。如果要扩大分配,提高员工收入的话,企业肯定就会亏本。

  国务院提出将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尽管这些举措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税费压力,但我认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费压力大的现实,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2011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也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归纳为“融资难”、“用工荒”、“成本高”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果这三大因素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中小企业大量停产、半停产和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因此,这三大问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问:沈阳地区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难题还有哪些?

  答:除以上三个共性问题外,沈阳本地中小企业还有许多自己的难题。

  首先,一部分老板做大做强企业的意识不强。也

  许是由于地域因素的限制,一部分东北的中小企业老板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打算,表现在上市的企业和私募资金的企业特别少,总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比筚路蓝缕来得更实惠,认为每年净利润达到千、八百万足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在企业发展上缺乏足够的动力,企业也始终保持在规模小、产出低、利润薄的状态,没有较强的市场生存能力,一旦遭遇较大的经济波动,就很容易垮掉。

  第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根据我们中心掌握的数据,沈阳本地90%以上的中小企业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即便是这些粗放型的管理也不是很规范,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成本提高、利润降低、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在我们走访企业的时候经常发现,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原材料浪费、资源浪费、人力浪费现象都非常严重。

  第三,产品附加值低,产品抗风险能力弱。我们不妨做个比较,虽然南方的一些中小企业规模也不大,但他们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要比北方快得多,即使是附加值很低的代工企业,也大都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生产,而北方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从实际情况来看,沈阳本地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特别少,产品种类也比较单一,仅仅能够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与国际很难接轨。因此,这样的企业和产品都很难“走出去”。所以,在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很难适时做出调整,根据市中小企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辽宁省调查大队联合进行的调查情况来看,沈阳有近1/3的中小企业出现关、停或是外流的现象。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造成了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尽管政府下大气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很多措施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到担保机构中,以此充当中小企业申请商业贷款的担保金,担保机构和银行一样需要企业有抵押物,担保收费又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费用。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地扶持中小企业呢?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政府应该将这笔资金,采用奖励或风险补偿方式,直接补贴给银行,以此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门槛和利息,同时也可以调动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减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付费用。

  第二,政府应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扶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采用“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方式,奖励或补助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优质价廉的服务,扩大服务面和范围,通过服务机构把政府的温暖送给企业。

  问:针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贵中心开展了哪些特色服务?

  答:近几年,我们联合全市各方力量,汇集社会优秀机构,利用服务中心现有场地,择优引进20户示范服务机构,打造出八大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的贴身式保姆服务,扭转了“公共服务强、公益服务弱、商业服务散”的状况,让中小企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服务机构。这八大平台分别是:

  ●维权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受理中小企业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投诉,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我们会委托律师事务所协助企业进行维权。此外,我们还开展“中小企业维权行”活动,每个月都会走访4-5家企业,实地了解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前面我们谈过,中小企业的税费压力是很大的。在我们提供维权服务过程中,企业集中反应的问题之一正是各个行政管理部门乱收费现象。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收费维权卡”发放给企业,这些卡片上会对各个行政部门的收费情况加以详细记录,我们也会对记录的信息予以跟踪,监督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收费行为。

  ●创业辅导平台:该平台利用联合建设创业基地的方式,设立了妇女创业园、铁西创业园、长白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等,共9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孵化和辅导场地,为创业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2003年至今,累计辅导创业者35000余人,创办小企业200余户。

  ●网络信息平台:该平台利用市财政提供的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建立了中小企业沈阳网。发布国家、省、市中小企业政策,设立中小企业网上展示平台,提供网上专家咨询服务。开设财税管理、人才招聘、招商引资等25个服务专栏,每年免费为100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展示。今年4月,我们还在室外安装了100平方米的彩色LED显示屏,免费供企业宣传使用。

  ●培训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我们的中小企业大厦的培训设施,选聘优秀师资力量,建立长效培训工作机制,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为中小企业开设市场营销,领导力开发、劳动法规、精益生产管理等10多门课程。每周开办两期公益性培训班,每年培训超过7000人次。

  ●人才招聘平台:在示范服务机构中,我们择优选出资历雄厚、服务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每周举办公益人才招聘会。同时,还为中小企业开展员工定向培训招聘工作。目前,已有超过4000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工作岗位1.8万个,吸引求职者近5万人,实际招聘1万余人。

  ●管理咨询平台: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我们选聘具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建了自己的管理咨询团队。同时,还与国内外优秀的管理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合作。比如,我们在5家中小企业中实施了为期一年的精益生产管理试点工作,有1家企业荣获省管理进步一等奖,3家企业获得二等奖。目前,我们已经为7家企业开展了精益生产管理内训,为200多家企业进行精益生产管理培训,而这些试点和培训,都是免费提供。

  ●财税服务平台:该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代理、税务代理、财务审计等财税服务。通过财税服务平台的网上咨询和现场指导,向中小企业讲解有关税务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用好政策促进发展。每年可以为900余户中小企业提供财税专项服务。

  ●技术援助平台:前面说过,沈阳地区中小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为此,我们组织在沈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签署联合协议的方式,搭建了技术援助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查询、产品研发设计、技术难题公关等服务。

  在国家、省、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中心结合沈阳市的实际情况,以“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有效服务模式、着力服务中小企业”为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了市级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带动了县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形成了多级别的服务网络,2010年又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问:您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什么?

  答:第一,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该更好的承担管理、组织、协调、整合社会服务资源的职能,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多方位”的服务。千方百计地争取政府的资金扶持,降低服务机构的服务费用,使广大中小企业受益。

  第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还应该成为公益性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者。建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服务平台。服务机构自身必须达到一定的硬件标准,比如说,我们中心现拥有4300平方米的服务场地和各种现代化的培训、办公设备,在全国都处在领先地位。

  在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的服务中心,过于强调网络、通讯等虚拟服务的优势,而没有足够的服务场地,服务项目少,服务功能弱,很难解决商业机构散的状况,更别说开展必要的培训、交流、洽谈等活动了。

  第三,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强调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光有“看得见”的平台还不够,还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但必须强调财政支持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比如说,某市政府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放了价值500万的服务券,企业拿到服务券后没多久就用完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认为,政府不仅应该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更应该实现科学合理地使用。在扶持上,一定要考虑中小企业多样性的需求。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件事上,“花了钱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千万要不得的。

  文/寇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