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信托借攀钢钒钛重组套现21.6亿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中海信托,攀钢钒钛,长城股份
  • 发布时间:2013-02-04 14:41

  无论是从大股东减持市值还是减持数量上看,攀钢钒钛在2012年上市公司减持榜中都是超重量级的。

  据Wind数据统计,2012年攀钢钒钛大股东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信托”)减持公司股票2.1亿股,减持数量排名A股减持榜第三;套现21.6亿元,排名市场第一。从2010年首次减持算起,中海信托减持量已超过2.8亿股。

  中海信托的大额出售事出有因。早在2008年底攀钢钒钛重组时,中海信托就已瞄准其中的机会,其在2009年握着“现金选择权”这张保本金牌潜入上市公司,成为其前十大股东之一。

  重组后的攀钢钒钛借助铁矿石、钒钛矿产资源业绩有了很大改观。但近年宏观经济下行与国际供应加大都对公司业务造成了很大影响,其2013年的业绩增长不容乐观。

  减持21.6亿元成套现王

  从攀钢钒钛2011年报中可以看到,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除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在内的五家嫡系公司外,中海信托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最多的股东。

  据公司公告显示,自2010年12月起中海信托开始陆续减持上市公司股票,2011年1月~2012年1月减持数量最多。据Wind数据统计,此间中海信托减持总数达1.9亿股,套现总额达20亿元。这段时间上市公司股价也受到重创,随同大盘一路下跌,一年间攀钢钒钛总市值缩水40%以上。

  2012年上半年,中海信托继续减持,在当年2月~5月减持攀钢钒钛2160万股。根据公司2012年发布的减持公告,截至2012年5月底,中海信托在2011年1月~2012年5月累计减持攀钢钒钛2.1亿股,减持金额达21.6亿元。

  在2012年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中,中海信托依靠上述减持额成为当年的套现王。

  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海信托就通过买入攀钢钒钛的股票,而成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其持股数量为3.58亿股,持股比例达6.25%。在经过一系列的减持后,中海信托的最新持股数量已经降低到7153万股,持股比例也降至1.25%。

  中海信托趁重组入驻

  中海信托以追求风险小、收益最大化为目标。2008年攀钢钒钛的重组为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2008年底,攀钢钢钒(攀钢钒钛前身)的资产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方案为以攀钢钢钒为主,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换股吸收合并攀渝钛业(000515.SZ)及长城股份(000569.SZ),实现攀钢集团的整体上市。

  与此同时,该方案还为股东提供了较高的现金选择权。由于攀钢钢钒当时股价处于低位,吸收合并方案出现了很大的套利空间,被中海信托瞄准。

  2009年4月,中海信托开始进场,买入攀钢钢钒5%的股份,交易价格区间为9.56元~9.62元,此后持股比例增至6.25%。

  而攀钢钢钒当时股价处于低位,吸收合并方案出现了很大的套利空间。也就是说,中海信托在买进上市公司股份后,可以迅速通过“现金选择权”获得保本收益。如若选择持股不动,上市公司股价在完成重组后也有可能继续上涨,中海信托获得的收益也将更丰厚。

  如果股东行使“现金选择权”,则整个重组方案的实际操控人,攀钢钒钛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需要支付现金给这些股东。

  但站在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角度来看,其并不希望看到大批股东行使该项权利,造成大笔资金兑现及重组失败。而避免众股东行使该项权利、最终双赢的办法便是使公司股价上涨或是保持横盘。

  由于上述原因,攀钢钢钒股价谱写了一段横盘奇迹,2008年12月~2010年10月期间,公司股价上下振幅从未超过24%。其中,2009年12月中旬~2010年7月初,公司股价微张0.9%,而同期深成指却下跌了33%。此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涨,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中海信托也展开了其减持行动。

  业绩增长传奇难延续

  2012年上半年中海信托减持期间,攀钢钒钛的股价震荡上扬,2012年1月~5月期间涨幅达28%。这主要得益于上市公司重组后的业绩支撑。依靠重组后与母公司旗下的关联公司交易,攀钢钒钛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6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110倍。

  且2012年前三季度,攀钢钒钛的应收账款与存货同比分别大幅下降,只有上年同期的9.4%和11%。重组后并入的子公司也使得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骤增,从2011年前三季度的7.1亿元升至2012年前三季度的71.7亿元。

  在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钢材制品转变为铁矿石采选与钒钛制品生产、加工。据公司2012年半年报显示,矿石及铁精矿、钛产品共占其营收总额的58%。

  而对于这两种商品的未来走势,业内人士表示并不乐观。东吴期货研究员王震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认为,“国际三大矿产商的产能扩张将很大程度上扩大铁矿石的市场供应。而国内需求上在今年有绝对量的增长,但同比增速也不会有太大提升。”

  “钛矿资源绝大部分适用于钛白粉,而钛白粉主要用于颜料与塑料制造等行业。受近年房地产行业的疲软所致,2013年钛白粉的需求也很难增长太多。”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钛白粉分析师杨逊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许多进口品牌正在加速挤占国内市场,杜邦、特诺等国际品牌的进驻,正使国产品牌质量优势逐渐丧失。

  从上述现象来看,攀钢钒钛2013年的业绩增速不容乐观,其110倍的业绩增速传奇很难延续。■

  《投资者报》分析员 付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