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民主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打车APP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2 10:30
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在雨夜打不到车的狼狈,于是人们很乐意看到抢车的战场转换到了虚拟的手机上,大家都落得个清静。百万级的下载量和成交量,是人们投票选出来的心头所好。只不过,这种民主有被否认的危险。
短短的一年左右,打车APP用户数激增、好评不少。这个市场,一年前还几乎是空白。可以肯定的是,打车软件受到粉丝拥戴至少说明它拥有巨大的民生需求。根据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在北京等一些城市,53.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出租车的空驶率非常高,有时甚至能达到40%,加剧了城市拥堵。打车软件提供的信息撮合机制,减少了出租车的空驶时间,提升了利用率,在缓解打车难问题上作出了贡献。新技术正在闯入传统的出租车市场,点中了大城市“打车难”的穴位。
当然,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来讲,很难说他们目前对打车APP的需求就是刚需。因为很多安装打车软件的司机都是冲着补贴去的,疯狂的打车APP公司不惜代价,甚至用平板电脑诱惑他们使用软件。司机们开心之余也给自己设了底线:“不能寄希望于此,还是要以‘扬召’为主。”
加价的自由
在打车APP公司的创业步骤中,“加价”功能的设计理念,来自前期的理性市场调研,很多乘客表示“如果能打到车我宁愿加钱。”某公司运行9个月之后的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订单并没有加价。这家公司还表示,提供“加价”功能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去机场火车站、地域偏僻处叫车的人,吸引司机去载他们。没过多久,正是这个“加价”按钮让打车APP陷入了政策危机,它们被告知涉嫌乱收费,有被取缔、招安的风险。
至此,这里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应该全由市场来调节呢,还是要靠监管?出租车市场化有什么不好吗?有人认为,其实政府也可以自己开发一个打车APP,与市场上的个体户APP自由竞争,让乘客自由选择。而不应该按照北京出台的政策,“命令”市场必须只能加5元。事实上,价格杠杆会进行市场调节,乘客也不会把价格加到自己承受不住的地步,即使加到一定程度,也是乘客心理感到付出与所得相持平才肯加的。当乘客着急去某地,为了能够早点到达某地,他愿意多付出50元,这是建立在个人自由上的愿买愿卖,愿买愿卖是市场的黄金定律。反倒是,北京的“5元”政策有把自愿付费变成强制付费的猫腻。有些乘客会说:“以前我不付费也能用APP打到车,现在却一定要多付出5元。”
“如果允许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私下议价,这是对其他乘客的一种不公平。”今年5月23日的北京出租车涨价听证会之后,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交委的这个观点。很多人也赞同政府平台所持的主流观点。归根到底是担心开放自由加价之后,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当加价成为一种正常的激励机制之后,人们担心只有加价才能打到车,不加价都打不到车。衍生开去,最提心吊胆的是怕没钱的人将来就打不起车了。“感觉这个软件好像就是给出租车司机提供了一个筛选乘客的平台。根据亲身体会,那些路程占优势的乘客会有一定的优先权;高峰期打车,你去的地方比较偏僻,不堵车,路程长,这种情况相信再让你去和别的一大群要去火车站,要去城里的人去抢车,你会憋屈死吧。”
阳光多的那一面
问题是,这种“优先权”是不是正当的?其实,这种似是而非的大锅饭式的“公平观”违背了“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的原则。在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源的分配遵循付出越多得到越多的原则。我付出了更多的钱那我就理应得到更多。你看,在所有关于诺亚方舟的故事里都会出现“船票”这个角色。市场无情,车不会自己跑,需要人开,而人,都希望业绩更好。也就是说,没有打车APP,司机一样更想接距离远和出价高的乘客,问题不在打车APP搅乱了市场,搅乱了价格,而是市场自己的免疫球蛋白在调节。
而乘客方面也觉得自己有自由使用软件的权力:“软件有用我才会用。当然,你也可以不用软件出去拦车,多了一个选择而已。” 相比较早高峰时几乎形同虚设的电召,家住郊区的乘客徐某表示有了打车APP之后,能直接联系上司机,约车方便了不少。至于加价机制发展下去会不会让不加价的人打不到车,他表示并不担心,“加价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时候打不到车还是能等一下的。”数据显示加价成交的比例不超过10%。
而政府方面其实也开发过APP,北京96106的官方平台推出了与打车APP类似的手机软件。只不过,遗憾地被客户投诉非常难用,“约车不成,反被骚扰。”预约成功后没人联系,取消后却收到40条短信和来电,露出了安稳“国企”低效率的猴子屁股。事实上,露得更彻底的是电召平台。以北京为例,尽管已经存在十年之久,北京电召平台的运行效果令人尴尬,日均业务量1万次,成功率只有六成。扩展开来,比北京老大哥成功率更低的是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
有记者发现,在北京打车APP被“统一”之后,即便明知使用统一电召平台外的手机APP不计入司机每日两单的电召“任务”,仍有不少司机或更偏向于未加入统一电召平台的其他手机软件。未被统一的民间打车APP往往允许乘客出更高的加价,司机们就好像向日葵自然地朝向了阳光多的那一面。
一目了然的是,市场欢迎的是打车APP而不是电调,更进一步来讲,市场欢迎的是非国有的民间打车APP。新生的东西是活在旧体制的尸体上的,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日出的辉煌。一味反对不免让人猜度有人在觊觎这块民间的蛋糕,还是拥抱这次市场的民主吧。
文/林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