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APP的盈利困惑

  再牛的商业模式,不盈利,都是耍流氓。

  蓝海领域的创业故事总是被万般演绎,它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玩转着“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基本原则,甚至像打车APP一样,挤进寡头联合垄断的交通市场里,希望分得一杯羹。它们坚信着一个规律,“只要民营资本能进入到政府垄断或者隐性垄断的行业里,普遍都会赚钱。交通、矿业、机械、金融、房地产等等都是如此。”

  当然,进入的过程不免残忍。从2011年众多打车APP相继诞生,到互联网巨头以及风投机构加入战局,三年不到,这片蓝海已经在数十亿的资本厮杀中,染成了一片鲜红。

  “三年内,我们不考虑赚钱。”大黄蜂、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邓薇、陈伟星都曾说过这句话。按照打车APP企业的商业构想,要先有规模才能谈盈利。直到30多家打车APP企业历经大浪淘沙,幸存者仅为个位数时,才有可能进入赚钱阶段。基于这样的生存思路,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先挺过痛苦的赔钱阶段,按照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的说法,“这是创新和技术革命需要付出的代价。”

  和邓薇一样,他们是一群敢于“拥抱不确定性”的人,无论过程怎样担惊受怕、备受煎熬,这些将梦想付诸行动的探路者都坚信,城市交通是个还未被互联网明显影响的市场,出租车运营效率不高、消费者有刚性需求又是既定的事实,在这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打车APP未来不缺乏盈利模式。”

  然而,就在30多家企业拼着产品和背后资本的市场投入,进行着血雨腥风的鏖战时,各地政府的突然介入给了整个行业当头一棒,把这些企业脑海里用来止渴的梅子砸了个稀烂。

  今年5月,深圳交通运输委员会颁布的禁令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随后南京、武汉等地先后对打车软件叫停,责令装有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对其进行卸载。相比之下,北京的态度稍显温和。由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打车软件必须与“96106”平台合作,除了在软件冠名要加上96106之外,打车APP需向北京市电召统一收费标准“看齐”,也就是即时叫车每单5元、4小时以上预约每单6元的服务费用,而对于打车APP其他的加价服务,必需一律取消,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加入广告。

  还记得创业者们对于打车APP盈利点的最初构想吗?看似“温和”的“招安”行动,实则斩断了大家预想中的财路。打车APP企业原本希望在成为市场寡头之后,与出租车司机实行分成模式,或者赚取“中介费”。《细则》出台后,接入96106的各家打车APP却均未参与和电召平台方的分成。乘客在96106模式下通过打车APP叫车而产生的额外费用,被出租公司和司机分走。与此同时,被封堵的另一条财路是广告费用。这对于众多打车APP企业来说无疑是噩耗。但是很显然,北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出台文件规范打车软件的城市。

  “风险永远是与利益同在的。”这是一位风投机构的经理在2012年预判这片蓝海的前景时喊出的豪言。然而时过境迁,《细则》出台后,众多风投公司打起了退堂鼓,选择持币观望。对于仍处在只烧钱不赚钱阶段的打车APP行业来说,缺少后续资金的注入,无疑是加速行业整合的一剂强心针,“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前期的投入成本是很大的,剩者才能为王。”“打车小秘”的品牌总监胡绪雷认为,“到今年年底,最多可能还会有三到四家还健康地活着。”更多的企业将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

  政府的介入实际上是大多数创始人意料之中的,只是强度之大、波及之广,对于这个新兴行业的颠覆性影响让他们始料未及。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有过多次创业的经历,但是自从《细则》出台后,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他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之中:一方面,被发展迅猛的市场所推动,快的打车迅速落地30多个城市,成为行业里的几大巨头之一。而另一方面,政策风险又让他倍感焦虑。但是作为企业创始人,他不能像投资人一样说撤就撤。

  再牛的商业模式,不盈利,都是耍流氓。迷雾笼罩前路,如何获得收益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比之前,这一轮对于打车APP盈利模式的质疑声更加激烈。新媒体专家魏武挥毫不犹豫地认定,“如嘀嘀打车这样的独立APP,其未来最好的归宿可能是被某家巨头收购。”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斌甚至表示,未来打车APP可能会通过把有价值的数据销售给第三方机构获利。翻看网络上的评论,更多人预测打车APP最终会沦为依附于巨头的一个“部门”。

  但是,对于“含辛茹苦”一手把一个企业甚至这个行业拉扯大的创始人来说,“依附”、“贱卖”都不会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既然“中介费”和“广告费”两条路都走不通,不如索性将它当做建立起O2O应用服务的入口,等这一轮整合完成、几大寡头出现,通过用户累积的大数据库也基本建成时,再将触角伸向其他行业,寻求多元化盈利模式。

  借用陈伟星的一段自白,“快的打车从研发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不是定位为一个专门打车的工具。我们为软件设计了用户和聊天体系,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地扩展服务。而打车只是我们获取用户和品牌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智能出行,然后第三步的综合服务APP呼叫平台。对于用户而言,未来快的打车不光能叫到的士,还能叫到商务车、代驾、甚至家政、旅游等等。”可见,“打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剩下的”王者们将进一步延伸到更为宽泛的“汽车生活”领域,衣食住行样样兼顾。

  但是,这一天何时才会到来?相信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有一点,继续烧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收入模式他们就会一直烧下去。”凯旋创投高级经理人姚亚平感叹到。

  文/杨丽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