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多,如何选药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胃痛,胃酸多,腹胀
  • 发布时间:2014-02-10 16:46

  65岁的刘阿婆最近感到反酸、烧心,时不时胃痛,猜想是因为自己胃酸过多所致,于是到附近的药房买药。然而,一到药房却傻眼了。在“消化方面”的陈设柜里,摆着十几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除了价格不同以外,功效方面却差别不大,刘阿婆实在难以选择。最后在店员的推荐之下买了最贵的一种。拿回家后正好碰上邻居王大爷,闲聊中发现王大爷也是个老胃病,于是拿出药,王大爷一看就说,“你被店员‘忽悠’了,其实还有种药成分和作用与它差不多,但价格却低很多。”

  “啊?那我岂不是上当受骗了?”刘阿婆有些疑惑。“这也没那么严重,我是老胃病,几十年了,医生给我开的药,一段时间是这种,一段时间是那种,看说明书,都觉得差不多,都有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有时候我吃完药自己到药房去按照我原来吃的药物买,但吃了一段时间就没有效果,还得换药。人家都说久病成良医,然而胃药品种太多,根本没办法准确选用。以我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先看看医生再吃药吧。上次我去看门诊听说有个患者吃了半年的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后来被查出是癌症,医生说若能早去检查出是癌症,不吃那种药,可能没有现在那么严重。”

  王大爷一番话,让刘阿婆更是起了疑虑。

  诚然,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很多,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消化内科医生也经常会被患者问到,“为什么都有‘替丁’或‘拉唑’的字样,却让自己用这一种呢?”“为什么好好的药用着用着就不灵了?”“有的药为什么不能一下子就停用?”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选择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胃酸,少不得也多不得

  我们的胃每天都在持续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酸的存在。胃酸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消化分解食物的蛋白质),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二是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三是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四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五是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因此,胃酸过少就会产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是胃酸也不能过多,否则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肠炎症或溃疡,导致下列症状——

  1.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而成,常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2.烧心: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产生胸骨后的灼热感,较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胃炎。

  胃酸过多是很多胃部疾患的主要症状,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酸过多,首选抑酸药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抗酸药口服后能直接中和胃酸,减轻或消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从而缓解疼痛,但对胃酸的分泌没有影响。此类药以氢氧化铝为代表,其不良反应较多,如便秘、肠梗阻;长期服用可引起低磷血症导致骨软化、骨质疏松等。此类药有不同的剂型,疗效也有差别:液体(如凝胶、溶液)>粉剂>片剂。

  抑酸药是能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但本身不能直接中和胃酸。包括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选择性抗胆碱药、胃泌素受体拮抗剂等。临床常用的有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和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抑酸药相对抗酸药不良反应较少。

  比较抗酸药和抑酸药,可说是各有优劣——抑酸强度:抗酸药(氢氧化铝)<抑酸药(替丁类和拉唑类)

  起效时间:抗酸药>抑酸药

  持续时间:抗酸药<抑酸药

  不良反应:抗酸药>抑酸药

  小结:由于大部分胃酸过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抗酸药服药次数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用药,因此,抑酸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首选药物。

  ■提醒:不是所有胃病都用抗酸或抑酸药

  要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胃病患者都能吃抗酸药和抑酸药。胃病包括很多种,只有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泌素瘤(卓-艾氏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综合征等才可使用抗酸药或抑酸药;而且,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胃酸分泌有关,所以要长期地应用。

  但是,有一些胃病就不宜用抗酸药或抑酸药治疗,如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因为这种胃炎“与众不同”,其胃黏膜分泌胃酸的腺体被破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或缺失,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贫血和消瘦等症状。若再应用抗酸药或抑酸药,胃酸会更少,自然会加重病情。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餐后不适综合征(常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和早饱),因为是胃蠕动减弱的问题,跟胃酸分泌没有关系,所以也不宜用抗酸药或抑酸药,用些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治疗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用抗生素,应先到医院诊治清楚请医生酌定。

  抑酸药,首选拉唑类

  了解抗酸药和抑酸药之间的差别之后,我们就知道何时该选用抗酸药,何时该选用抑酸药。但是,抗酸药和抑酸药都是一大类药,各自有数量不少的成员,具体又该如何选择呢?

  这里,我们再来分别认识一下具体的抗酸药和抑酸药——

  ◆常用抗酸药物

  碳酸氢钠:也叫小苏打,作用强,起效快而短暂。但中和胃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可引起嗳气、腹胀,以及继发性的胃酸分泌增加。

  氢氧化铝:抗酸作用较强,起效缓慢,作用持久。作用后产生的氧化铝有收敛、止血作用。但长期服用可影响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还可能导致便秘。

  氧化镁:中和胃酸作用强,作用缓和而持久,不产生二氧化碳。不过,可出现腹泻的不良反应。

  氢氧化镁:抗酸作用较强较快,有导泻作用,但可引起血镁过高。

  三硅酸镁:抗酸作用较弱,作用慢而持久,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

  碳酸钙:抗酸作用较强,作用快而持久。但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小结:抗酸药抗酸作用相对抑酸药较弱,且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多。目前很少用。

  ◆常用抑酸药

  抑酸药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又分为替丁类与拉唑类。

  替丁类是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等,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前两者。其作用机理是拮抗分泌胃酸的组织而抑制胃酸分泌。

  拉唑类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胃液中的酸含量大为减少。

  比较替丁类与拉唑类,其作用优劣又有如下异同——

  抑酸强度:拉唑类(奥美拉唑)>替丁类(法莫替丁)

  起效时间:拉唑类>替丁类

  持续时间:拉唑类>替丁类

  不良反应:拉唑类<替丁类

  小结:拉唑类与替丁类相比,安全性好,效果持续时间长。由于替丁类耐药性经常发生,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会降低,且在治疗溃疡出血方面效果不如拉唑类;在治幽门螺杆菌的时候,抑酸强度达不到。因此,目前一般将拉唑类药作为首选。

  而拉唑类使用时,对怀疑患有恶性肿瘤伴发胃溃疡患者必须排除恶性病变后再用。因为拉唑类药长期应用,由于抑制胃酸分泌,可导致胃内细菌过度生长,亚硝酸类物质升高,有诱发癌变的可能性。若有癌变,应将替丁类药作为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是治疗剂量的一半。

  ◆替丁家族

  替丁类药物最突出的作用是影响基础胃酸分泌,尤其可以抑制反映壁细胞活性的夜间胃酸分泌,抑制刺激性胃酸分泌也有作用但是力度不够。此类药物在上市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成为抗酸的一线药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性相对抗酸药氢氧化铝来说要高。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主要包括腹泻、头痛、困倦、便秘等。

  第一代:代表药西咪替丁,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H2受体拮抗剂。本品有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和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黏膜细胞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不良反应较多。

  第二代:代表药雷尼替丁、拉福替丁等,为长效H2受体拮抗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5~8倍。不良反应相对西咪替丁小。

  第三代:代表药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其作用强度比雷尼替丁大6~10倍,作用时间长,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能维持12小时以上。不良反应相对雷尼替丁少。

  第四代:代表药罗沙替丁,乙溴替丁等。罗沙替丁为长效品种,具有显著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和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作用,可减少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蛋白酶总量。

  小结:第1代到第4代,作用越来越强,不良反应越来越少且轻微,服用更加方便(次数减少),不足之处是后来上市的这些药物价格较高。

  ◆拉唑家族

  拉唑类药物抑酸作用比替丁类药物更强大,可明显减少任何刺激激发的胃酸分泌。可以说,拉唑类药物的问世开辟了消化性溃疡治疗新途径,可作为消化性溃疡最终内科治疗用药,并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对于病程长、疼痛较重、多发性溃疡或并发出血的溃疡,也可优先考虑使用。

  拉唑类药物同样也是更新换代比较频繁的一类药物——

  第一代:代表药奥美拉唑,起效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疗程短,溃疡愈合的时间比替丁类快。不良反应较少,偶见头痛、腹泻、便秘、腹痛等。

  第二代:代表药兰索拉唑,抑酸、细胞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第三代:代表药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泮托拉唑有不良反应率低、疗效好等特点。可长期或短期治疗与胃酸相关性疾病。雷贝拉唑的起效时间快于前面三种药(即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效果也更持久。一般每天服1次即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好。

  另,目前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是埃索美拉唑,它是由奥美拉唑变化而来的。

  小结:拉唑类是目前治疗胃酸过多最常见的药物,大有取代抗酸药和替丁类药的趋势。拉唑类一代比一代的抑酸强度高(埃索美拉唑除外),安全性也逐渐增高,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对控制出血效果也更好。

  准确服用,抗抑有度

  前面说了,使用抗酸药或抑酸药,其目的在于保持胃内酸度的适宜,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为此,需要好好掌握使用它们的学问。

  ◆联合应用

  1.拉唑类和替丁类不能联合用药:虽然同为抑酸药,但两者的作用机制是不同,两者若联合使用,药物之间有拮抗作用,降低药效。

  2.治疗幽门螺杆菌时,通常采用替丁类或拉唑类联合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有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例如三联疗法:铋剂+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等。或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

  3.若使用某种拉唑类药物抑酸效果不理想,可考虑同时服用两种拉唑类药。

  ◆连续服用

  1.抗酸药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引起胃酸反跳性分泌过多或高钙血症。因此,服用抗酸药超过7天,且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立即找医生复诊,避免因服药时间过长而延误病情,发展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替丁类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2周,但服药期间也不能突然停药,否则胃酸分泌会很快恢复原来水平。因此,目前普遍主张采用递减法停药,如由每天2次改为每天1次,1周后再改为隔日1次,逐渐停药。

  3.拉唑类连续服药时间没有限制。拉唑类停药后,胃酸分泌恢复很慢。即服药停止,药物作用仍可维持数天。如,奥美拉唑停药后2天后,胃酸分泌才能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雷贝拉唑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停药后3天胃酸分泌功能仍不能恢复。

  ◆服用时间

  抗酸药:餐后1小时和睡觉前。空腹时服药,药物会很快从体内排出,起不到中和胃酸的作用。进食后,因食物本身可以中和胃酸,胃内pH值会在短时内上升,所以餐后立即服药意义不大。但进餐后食物会刺激胃酸的生理分泌,一般在餐后1小时胃酸分泌明显增多,此时胃的排空速度最慢,胃内pH值开始迅速下降,抗酸药如在这时服用,可发挥药物最大的中和胃酸能力。如果服药效果不明显,可加服一次药,但不可增加每次服药的剂量,比如饭后1小时和3小时各服1次,睡前再加服1次。

  替丁类:餐后和夜间睡前。其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的分泌较强,空腹服药效果不好。

  拉唑类:起床后、早餐前半小时。胃内食物充盈时,可减少拉唑药物的吸收。

  ◆用量

  抗酸药——代表药物:氢氧化铝

  口服:氢氧化铝凝胶1次5~8ml(毫升),1日3次,餐后1小时服。

  替丁类——代表药:法莫替丁

  口服:每次20mg(毫克),1日2次,或1次40mg,临睡前服用。

  拉唑类——代表药:奥美拉唑

  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每日早晨吞服20m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应于睡前服用,以减少空腹时十二指肠疼痛症状)。

  治疗卓-艾综合征:首次剂量为60mg,每晨1次,然后按不同病情调节日剂量为20~120mg。其疗程视临床情况而定。每日剂量超过80mg时,应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

  1.抗酸药与抑酸药不能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会减少抑酸药的吸收。

  2.不论是抗酸药,还是抑酸药,若需要与胃黏膜保护剂同服,需错开1小时左右。因为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需要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保护膜。

  3.胃动力药不能与抗酸药同时服用,因为抗酸药需要在胃里停留时间长,而胃动力药在促进肠蠕动时会缩短抗酸药在胃里停留的时间。

  4.若长期服用抗酸药或抑酸药,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检查和预防。若患者病情需要持续服用抗酸药,应该选用最小有效剂量治疗,并且每服用两年到医院检查骨密度,这样可以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同时最好预防性地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晒太阳。已有骨质疏松的,应避免长期使用抗酸药。

  编后:选用药物是一件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儿”,若缺乏相关知识,用错了药,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可能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原则上,我们建议读者有病就应该到医院就诊,待明了自己的病情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此文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相关药物知识,能更好地依从医生的治疗指导,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遵照医嘱服药,早日祛疾除病。果如此,于愿足矣。

  整理:杨春霞

  指导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陈伟庆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博士 王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