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只属于低端人才搅动的江湖?

  近日与某位从事水产4年的行业朋友交流,谈及水产人才之间的竞争时,科班生出身的他自信满满地表示,“相对于其他行业,其实水产界的竞争并没有想象中激烈,因为水产行业不像IT或者其他行业拥有众多非常优秀的顶尖人才,只要找到自己合适的平台,在水产赚钱是很容易的。我第一年的年终奖是6千元,第二年有7万元,第三年拿了14万元……”他对未来有信心主要因为水产缺乏人才,自己的能力优势明显。那是否真如其所言——水产只是低端人才的竞争行业?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两院院士时发现,答案似乎确实如此。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真正属于水产行业的现任中国两院院士只有区区9人,像航天、IT这些高大上的行业我们只能观山仰止。不过,与其他农业领域横向对比时,如种植行业拥有现任院士至少50人,畜牧方面的院士也不少于20人,水产行业院士的人数也明显处于劣势。纵向比较,情况似乎更悲观。种植业甚至拥有袁隆平这样鼎鼎大名的科学泰山北斗,畜牧业也拥有刘永好这样的超级富豪,而水产几乎没有那样名声如雷贯耳的大腕。如果不在水产业,你根本不会知道刘主席和薛董这样的水产巨头。当我们把视野延伸至世界范围,各国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由于缺乏顶尖人才,水产界之间的竞争似乎也不那么高端,甚至很初级。利润率是衡量一个行业竞争水产的高低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讲,一包畜禽饲料的利润率在2.5%左右,而一包水产饲料的利润率则高达6%左右,利润率远高于畜牧行业,这似乎都是水产不如其他行业竞争激烈的佐证。此外,各个企业从比拼配方、价格、人力、成本、渠道和流通之后,到现在比拼服务营销,而服务营销早已是正大集团八九十年代在泰国的市场策略。当某一行业发展到最后不是比拼技术创新,而是比拼市场策略胜出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陷入了怪圈,而且这个行业还是高度依赖技术的背景下。

  诚然,如果单纯地认为水产业只是缺乏人才,道理也许并非完全讲得通。然而,很多人对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我们却从未听过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要养鱼养虾的案例。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沉淀来看,中国水产业的发展早已超过30年,虽然起步相对其他农业领域较晚,但是经过30多年的积淀,“看天吃饭”的行业属性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水产养殖的风险更是不降反升。这不但是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事实,同时也是从事水产人员不能不进行反思的过去。

  实际上,水产人才缺乏的本质是反映出整个行业缺乏资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哲学定律在水产业内体现地淋漓尽致。从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版图上更是可以窥探一二,仅在养殖版块比较,2012年全国饲料产量1.9亿吨,水产只有1800多吨,不足10%;而水产业在整个我国农业领域的GDP所占比重则更加寒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无法满足顶尖人才物质上的需求,自然无法吸纳众多顶尖人才;缺乏优秀的顶级人才,行业的发展自然缓慢。

  有人曾说,我们可以不吃鱼,不吃虾,但是你不能不吃米饭,不能不吃猪肉。如此朴实的一句话,却形象、深刻地阐释了水产业在我国的尴尬地位。比现实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个行业长久缺乏可持续性的管理和创新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

  行业并没有高低之分,人才亦无上下之别。每一行业都有自身行业属性,更需要推动自身发展的合适人才,顶尖人才也好,非顶尖人才也罢,只有真正能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和创造价值的人才才有意义。不过,正在被和风细雨慢慢搅动的水产江湖已经逐渐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这个看似安逸实则危机四伏的江湖更需要众多的顶尖人才引领飓风般的浪潮去冲刷和洗涤。

  苏若晶 行业媒体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