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鱼市场调查报告

  由于养殖面积逐渐增多,消费市场日益饱和,近两年生鱼来价格波动大,犹如坐山车般跌宕起伏。随着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生鱼养殖的面积逐年增多,广东占全国生鱼总产量的比例逐年降低。2013年广东生鱼产量占全国6成左右,仍占较大比例。相对其他省份,广东拥有气候、地理环境、养殖技术等优势,生鱼的养殖密度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原料价格、塘租等上涨,广东养殖生鱼的利润比却越来越低。这里的内因、外因,一直困惑着当地诸多从业者。

  本期《农财宝典》将目光投向顺德杏坛、勒流、南海九江、中山三角等广东主要生鱼养殖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毯式排查,最终收回103份调查问卷。《农财宝典》淡水渔业研究室将全面分析和解读广东养殖生鱼现状、投入品市场格局和产业链分布等,希望助您了解广东生鱼市场的前世今生。

  养殖集中于佛山中山

  饲料市场容量25万吨

  生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而生鱼即为它们三者的俗称。其中以外地(山东、湖南等地)乌鳢为父本、广东斑鳢为母本杂交繁育出的子一代杂交生鱼被誉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品种。杂交生鱼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合高密度高产养殖。

  90年代初顺德地区率先开始养殖生鱼,于2003-2004年大规模养殖,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广东地区的生鱼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佛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中山(东凤、东升、三角、民众)、江门(新会、鹤山)、清远(英德、清新)等地,总养殖面积为4.5万亩左右。其中,顺德约2.5万亩,中山约1万亩,南海约7000亩。顺德、南海、中山三地的养殖面积占整个广东生鱼养殖面积的90%以上。

  据《农财宝典》淡水渔业研究室调查统计,按照顺德、南海等地目前料比1.1-1.2(养殖周期7-9个月)、平均亩产1万斤计算,一般投用饲料达到5-6吨/亩,2012年生鱼饲料市场销量约25万吨,2013年大约降至20万吨,同比下降25%左右。

  据了解,全国共有8万亩的养殖水面精养生鱼,广东占将近一半。广东养殖生鱼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使得广东地区生鱼长速快、产量高,占全国生鱼产量的6成左右,其中8-9成的产量远销湖北、浙江等地。

  高密度养殖

  养户开始重视调水

  广东养殖生鱼多年,养殖技术纯熟,饲料配方技术发展也相对成熟。然而,随着塘租、饲料、药品等养殖成本这一追求偶然中获得了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并使人工饲料取代冰鲜鱼料喂养成为可能。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及生鱼自身所具备的生理条件——耐低氧,亩产量大为提升。目前广东珠三角地区生鱼产量从最初本地种的500斤/亩,增涨至现在平均1万斤/亩左右,翻了将近20倍,并远高于长江流域生鱼养殖区域4000斤/亩的平均水平。

  高产量源于高密度,病害随之越来越多。目前生鱼主要存在烂身、诺卡氏菌、肝胆重大、氨氮中毒等病害。这些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养殖生鱼的模式主要是精养,顺德勒流的投苗密度甚至在两万尾/斤以上,产量平均达到1.4万斤/亩左右。杂交生鱼的出现源于市场对养殖品种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等的追求。病害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水源变成等原因造成。 “生鱼这么高的密度,一定要提前调水预防,如果出事后再调水,效果已经很小。”有关行业人士表示,生鱼的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技术水平要求高,一定要形成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因为出事后再调水只是杯水车薪,作用不大。然而,这么高的养殖密度,养殖到中后期调水也很难起到大作用,需要改底换水才能养好生鱼。

  从2011年开始,不少厂家开始大力推广调水产品,养户使用调水品的费用也逐年增加。目前,大大小小的药品厂家不计其数,而且几乎所有的饲料企业都配套生产调水产品。据统计,目前养殖一造生鱼的药品成为平均为1000元/亩,按照广东4万亩的面积计算,药品市场高达4000万元。因此,这个市场汇集了不少药品厂家。

  养殖生鱼的药用成本从2009年的400元/亩增加至2013年的1000/亩,药用成本逐年增加。而养殖一造生鱼所需的调水品比例从2009年的13%增加至2013年的34%,而消毒、杀虫类分别从2009年的35%、42%下降至2013年的20%、30%。因此,生鱼药用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调水类费用的增加。

  追求高产量 价格起伏不定

  生鱼一般在每年的7、8月是价格高峰期,一般在9、10月后价格开始低迷。这是由养殖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据调查了解,广东生鱼全年市场批发价波动的基本规律是:春节后至8月中,市场上旧鱼为主,价格受存鱼量的减少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期间3-4月因鱼刚越冬,身体较瘦,养殖户大多惜售,存塘蓄养增肥的意愿较高;而临近5月生鱼开始产卵,养殖户需要在产卵前将生鱼出售,以免鱼体消瘦。3-5月份鱼价会比较混乱,5月后价格持续上扬至8月中旬新鱼开始出塘。8月下旬至11月下旬,特别是10-11月份饲料厂开始回收饲料款,养殖户需要卖鱼偿还,此时出现全年卖鱼高峰期;期间随着新鱼上市量的逐渐增多,价格呈下落趋势,并跌至全年价格最低谷。12月至春节前,因长江流域等外省生鱼主养区域气候转冷,生鱼开始越冬,上市量少;同时广东本地生鱼经过10-11月份出鱼高峰期后,余留下的鱼量也较少;市场上总体存鱼量少,因而价格开始上扬,至春节前半个月左右,价格达到全年最高。

  一般情况下,养殖生鱼主要分三批出鱼,即头批鱼、中批鱼、尾批鱼。头批鱼的投苗时间一般在4、5月份初,出鱼时间在当年的10-11月;中批鱼的投苗时间在5月中至6月,出鱼时间在当年的12月-次年的4月;尾批鱼的投苗时间在7月,出鱼的时间在次年的7、8月。

  因为养殖时间越长,风险越大,而且投资也会不断加大。因此,不少养户往往选择养殖头批鱼,所以长期以来都是每年的7、8月价格高,9、10月价格开始回落。

  据《农财宝典》淡水渔业研究室统计,全国生鱼需求量平均100万斤/天,一年的需求量大概约为4亿万斤。然而,按照广东产量平均1万斤/亩,一年的产量便达到4亿万斤左右,仅广东地区的供应量便超出全国的需求量。因此,2013年生鱼价格整体持续低迷。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7月份,生鱼价格一路走好,平均2斤以上的炮头生鱼统计最高时曾达到12.8元/斤左右的好价格,但从2012年8月开始,鱼价直线下降,在2013年3至4月份甚至跌到5元/斤左右的低价。目前,生鱼价格逐渐回暖,2013年9-11月,新鱼头批鱼开始上市,利润普遍超过1元/斤。目前的生鱼价格是较为理性的价格。

  每年4-5月为珠三角生鱼养殖集中放苗时间。受2013年初价格低迷与4-5月频繁强降雨双重影响,2013年生鱼的养殖量比2012年度减少约30%,且放苗时间整体推迟了一个月左右。2013年生鱼头批鱼上市量为近几年最低水平,中批或尾批鱼上市量可能比往年较多,因此,今年生鱼的价格走向可能也不会乐观。

  由于生鱼的斤利润不高,大多时候只有1-2元/斤(2012年的历史最高价格仅仅持续3个月),因此,大部分养户只有不断增加产量才能提高利润。高产量、消费市场饱和,加上浙江、湖北等地生鱼养殖面积增多,因此,近几年珠三角生鱼价格跌宕起伏。

  此外,广东不少养殖户跟风、从众心理强,大多养殖户缺乏养殖规划,杂乱无序,这也是生鱼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财宝典》淡水渔业研究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