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葫芦 装的是什么药?

  农财宝典记者在广东各水产主产区随机收集数十种产品,发现微生态制剂“七宗罪”

  1、了解企业标准 好似水中捞月

  众所周知,对于微生态制剂,国家并无明确规定和生产标准。目前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审批环节,由企业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在当地质检部门备案即取得生产资格。

  普通养殖户想要了解自己所用的产品到底是什么,除了相信厂家和经销商的介绍,别无选择。哪怕是标示在包装上的企业标准,想一探究竟也非常困难。很多养殖户出现了问题 ,希望自己明明白白地往虾塘投放药物,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标准。

  在走访汕尾地区时,《农财宝典》记者发现大部分微生态制剂产品主要成分标识简单,没有明确含量。从《农财宝典》记者收集到的微生态产品中,上文提到的虾专用微生态制剂是唯一标识清晰的。产自湛江某企业的产品××灵,在产品说明上仅标识含有枯草芽孢杆菌、侧胞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在成分含量一栏笼统标识为“每克产品含菌数>300亿”。同样产自湛江某企业的产品强效×××,仅标识所含菌类,连含量标准都未列出。

  为了解产品的真正“内涵”,《农财宝典》记者拨通某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所在地清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电话。接线工作人员称,如果是本企业希望了解备案标准,可以到办事窗口。如果个人想了解,监督局一般不提供。

  《农财宝典》记者问道,“‘不提供’是有相关规定,还是某种默契?”对方回答:别的地方“一般都这样”。

  随后,《农财宝典》记者联系该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称,如果相关部门想了解某企业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企业标准,可以通过公对公的方式提出查看申请。在质量监督局开会讨论后,再决定是否提供,一般情况下,不会向个人提供。《农财宝典》记者随即联系另外几家地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都得到类似回复。

  正规渠道得不到答复,养殖户自己拿产品去测定,是否能够知晓产品的详细成分及含量呢?《农财宝典》记者联系了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SGS公司和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答复均为,如果是国标、地标或者行业标准都可以检测,但企业标准需要检测委托方自行提供。

  咨询质监部门无法了解企业标准,记者转向企业直接咨询。湛江市遂溪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00”在产品包装上没有标明主要成份的含量。《农财宝典》记者以经销商名义致电该公司咨询,一工作人员表示,“行业很乱,没什么标准可言,如果‘三打两建’抓得严,可以把他们的产品先撤下来。”海南某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菌×”在产品包装上没有标明主要成分含量,记者拨打产品包装3个电话联系均无法接通。

  包装上标识不明,查询企业标准遭遇闭门羹,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又无标准可依,有养殖户感慨说,像是走进了没有出口的怪圈。事实上,目前微生态制剂市场的混乱状况正是如此,养殖户使用此类产品,可谓“盲人骑瞎马”。

  2、GMP是招牌 不用太可惜

  《农财宝典》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微生态制剂产品在包装上标出“通过农业部GMP验收的企业”生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过GMP验收,作为能表明渔药企业实力的最有力说明,一般企业都不会秘而不宣。

  “对于合法的GMP兽药企业,现在没有规定不能生产水质改良剂,但不要在包装上标出‘通过农业部GMP验收的企业’字样,更不要把GMP证号与许可证都打上去。这又不是药,你不能打擦边球。”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兽医处副处长罗建民曾在多个场合对这一现象表态。

  事实上,国家对非药品的包装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兽药主管部门如此要求,主要是为了撇开监管责任。按国家规定,渔药生产环节由兽药部门监管,非药品不在兽药部门监管之列。如果表明“通过农业部GMP验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责任归谁,就扯不清了!”

  3、挂羊头卖狗肉 疗效是硬道理?

  也有渔药企业业务人员解释,GMP企业一般都是实力强、信得过的企业,生产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也相对质量可靠,让农民由此选择产品,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虽然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认为此做法不妥,但现实情况是,《农财宝典》记者在南沙、肇庆采访时,随机在两家药店抽取了共7种微生态制剂产品,其中有5种都在明确位置标明了GMP字样。

  渔药地标升国标之后,部分产品批准文号被取消,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对应的国标产品又无法达到之前的效果。

  由于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监管漏洞,导致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包装标称为微生态制剂,实际上主要成分为抗生素产品。

  《农财宝典》记者在广州市南沙区采访时,当地渔药经销商拿出一包由北方某药企生产的“××2号”介绍,该产品标称作用为调水,改变水体生态系统,提高水体溶氧等,外包装上注明为水质改良剂。

  “实际上是治疗草鱼出血病的抗生素产品,属于药品。”该经销商认为,企业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外包装销售药品,多少有点无奈。因为该类产品国标被取消,但是效果很好且有市场,“不生产实在可惜。”

  4、标明“混饲” 却无饲添许可

  如果说有GMP生产企业因国标原因不舍放弃畅销药品,受到经销商同情。那么,还有一些企业则完全不具备药品生产资格,仍将药品混同非药品销售,试图蒙混过关。许多号称微生态制剂的产品,却在说明中直接注明,“对对虾偷死有特效”、“治疗效果显著”等药品功效。山西一未通过GMP的企业,则在产品成分中公然注明含有黄连、栀子、黄芩、连翘、甘草等中药成分。

  目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加入养殖水环境;二是用作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三是养殖动物直接摄食施入养殖水体中的菌体。目前主要是用做水质微生态调控制剂和饲料微生态添加制剂两大类。

  按照我国农业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0)》中的规定,只有34种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与饲料混用的微生态制剂须获得饲料添加剂许可证。事实上,大量在使用说明中注明与饲料混用的微生态制剂,并无此项许可证。例如郑州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金××”,用法用量标明为,“混饲:本品每1kg饲料添加3-5g”,但在河南饲料工业信息网查询不到该企业获得过任何饲料添加剂许可证。又如某号称为国外大型企业在国内做OEM的生产厂家,其产品“××干粉胶囊”中就含有菊菌、四株优质杆菌等,而这几种菌都不在《目录》规定的34个菌种之列。

  获得饲料添加剂许可证,须上报农业部并经专家审核,成本高、难度大、监管相对严格,很多企业在当地质监部门备案后就直接生产与饲料一道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

  有些产品甚至连备案号也懒得拿,就直接生产。标称太原市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益泼灵”,既没有产品标准编号,也没有标准备案号,直接套用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农财宝典》记者致电该公司询问时,对方声称咨询后回电答复,但之后没有音讯。

  5、生造词满天飞 厂商蒙查查

  许多企业以养殖户易于理解为原则,生造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名字。如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产品主要成分中含有‘抗菌因子’,‘抗菌因子’到底抗的是什么菌,又包含哪些具体成分,无从知晓。《农财宝典》记者致电该企业,对方也含糊不清。

  同样产于北京某公司的“××复合硝化细菌”,产品主要成分含有“特效降解因子”,河南某企业产品中含有‘未知生长因子’,企业将养殖户希望达到的效果,生造成名词嵌入成分之中。如此看似技术高端而又模糊不清的概念,想必专家教授也不知其为何物,甚至连生产商及其经销商也解释不清楚。

  又如北京某企业生产的“××益水素”,主要成分为高效络合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使用者面对这一成分也是一头雾水,高效络合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究竟是何物,是否安全,不得而知。

  6、包装傍美赶日 进口或随处见

  《农财宝典》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大量微生态制剂号称是进口产品,许多价格非常便宜。

  山西某药企生产的“ × × E M 菌粉”,名称含有英文简称尚属常见,可令人费解的是,卖给中国养殖户的产品,包装正面则打着日文名称,连使用说明也全是日文。究竟是否日本“原装进口”,经销商不愿多说。

  更多的国内渔药生产厂家喜好在产品上标明“本厂采用挪威先进技术”、“本公司引进美国高科技”,有的甚至把国家名字按在成分前面显示高贵身份,如“美国固氮酪菌”、“瑞士枯草”等等,难免让人想到有噱头之嫌,其菌种真实来源,实际使用效果如何,还有待养殖户及有关部门深入了解。

  7、保存条件各异 直接影响效果

  对于微生态制剂的保存条件同样五花八门,很多产品包装都没有此项说明。而注明储存条件的,也各有说法。有厂家要求通风、干燥,有厂家要求避光、冷储,有的则称室温保存即可,更多的产品则没有明确说明。

  据业内人士反映,若将微生态制剂放在温暖潮湿环境,细菌在储存过程中就开始繁殖生长,到使用时可能大部分已进入衰败期,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很有限。若暴露于强光,高温等恶劣环境,直接导致细菌死亡,其活菌数量也会大打折扣。

  摘自《农财宝典》2012年第8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