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排污技术 还你一个干净鱼塘

  在很多水产养殖区,鱼塘底部污泥是一个多年存在的老问题:随着养殖时间延长,鱼塘底部会积累大量有害物质,不仅污染水质、传播病害,还会带来死鱼的风险。

  迅速、有效底排除鱼塘底部污泥,能够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有效维护水体健康,既能够保证养殖的安全、健康,更能够提高鱼的饲料转换率,降低成本,确保在微利时代保证效益。本期“创富论坛”介绍鱼塘底排污设备与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此项技术由通威股份研发,并已在全国多个地方试点推广。基本原理是在鱼塘低点挖出排污口,利用自然沉降动力,使塘底泥浆流出,经过固液分离后,上层水流经人工湿地、和用于鱼菜共生之后,再次沉淀和微孔增氧之后,最后流回鱼塘,实现了水体净化和水资源再生,是一个相对环保、健康的生态处理模式。

  1、应用原理

  主要应用自由沉淀原理。以3-5米池塘为例,按流体力学原理,养殖水体流速大于0.3米/秒时泥沙可随水流动,大于0.16米/秒鱼粪等悬浮物可流动,流速小于0.1米/秒,泥沙和鱼粪可沉淀。通威环保渔业工程研究室试验证明,创新底排污的工程结构,能使池塘底部的鱼粪、螺蛳壳等固体小颗粒,随底排污管受鱼池水体静压力随水流排出,直径20cm的底排水管在水深1米以上水体排污时未见形成漩涡。在四川成都新津县红石鱼池底排污养鱼5年,池塘底部污泥仅5cm。

  截止2013年9月底,项目组在全国推广“365”模式之底排污环保工程系统,在6个省建立13个示范点(40口池塘,1000余亩),示范建立水生蔬菜种植面积1854平方。目前已在全国6个省市约10000亩池塘推广。

  2、资金投入

  底排污一套设备可配套多个鱼塘使用,根据目前的数据,单独一个鱼塘(5-10亩)需投资1万元,相邻两个塘需要1.5万元,3个鱼塘需要1.8万元,4个鱼塘只需2万元,主要投入包括埋设涵管、开挖排污池和建设沉淀池等。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单独灵活配置。

  3、效益分析

  根据通威南海九江基地数据,2012年8月28日开始投苗,5亩左右的鱼塘,共计有草鱼5000尾,平均重量1.3斤,最大个体2.5斤,共6500斤,鲫鱼、鲮鱼等300斤,花白鲢鱼500尾。从当年9月1日开始投料,使用通威126草鱼饲料,至2013年2月27日,总共产鱼14670斤,其中吃食性鱼13670斤,投放吃食性鱼苗5300斤,净增重8370斤,饲料系数1.65。

  4、其他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只用少量调水和底改药物,增氧机比对照塘每天少开1小时,鱼平均重量比对照塘大10%,最大个体要大15%,饲料系数要低10%。在四川双流永兴通威底排污对比试验基地,意外跳闸断电导致增氧机停止工作,底排污池未死亡1尾鱼,而另外两口没有底排污的对照池死亡2771.5公斤。主要是鱼粪、残饵等沉积池底,大量分解耗氧,并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而底排污塘光合作用好,溶氧达到饱和,所以未死1尾鱼。经水质及底泥进行分析,对照塘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5、排污水体指标差异

  底排污技术在有效去除污泥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水体各项指数。以通威四川华阳示范点鱼塘数据为例:依靠自然沉淀排出的泥浆,其中固形物(底泥、鱼粪、污物等)占90%,固形物中总氮含量1.9%、总磷含量1.6%,经分离后,上层水总氮含量0.1%、总磷含量0.07%。

  文/图 《农财宝典》记者 孙岁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