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艺术都讲究技巧和情感,对于舞蹈来说,技巧和情感也同样重要,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技巧是舞者借以抒发情感表现自身的工具,没有高超的技巧,舞蹈就成为舞者情感的简单粗暴宣泄,毫无美感可言;没有情感,只讲技巧,技巧就将失去自身为技巧的意义,没有情感的舞蹈只会沦为肢体的千篇一律的体操式运动,从而失去舞蹈的灵魂和生命。
一、舞蹈技巧的重要性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看出,舞蹈最初的目的是表达人的情感。舞蹈之所以不同于体操不同于杂技也在于此。虽然舞蹈起源于情感,但是,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从表演者来说,简单的舞蹈动作逐渐不能传达复杂的情感,从受众来说,人们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从而渴望看到人体在肢体上的不断突破。所以,舞蹈的技巧已经成为衡量一部舞蹈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从舞蹈的本质上来看,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它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通过演员的身躯、四肢和表情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灵律动,反映社会生活。”[1]可见,舞蹈传达情感的工具就是人的身体,就像砍柴者需要磨快“刀”这一工具才能更好地达到砍柴的效果一样,舞蹈必须在人体上下功夫才能起到更好的传达情感的效果,技巧就是人体这一工具的润滑剂。
人类在舞蹈中通过技巧不断突破自身的身体极限,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欣赏舞蹈时,人们常折服于舞蹈演员身体的柔软,惊叹于舞蹈演员高难度的托举。即使对舞蹈一无所知的外行也深受舞蹈技巧的感染。这是舞蹈技巧本身的魅力,它展现着纯粹的人体美。甚至可以说,舞蹈即便不表现人的情感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人的身体不就是最美的吗?在舞蹈中,人的四肢从功利性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他的双臂和手指不再急于劳作和抓取,他的双腿不再疲于为生活奔走,身体的审美性通过舞蹈性动作的舒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它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实用性的,因而也是最自由的,人在舞蹈中展现了最自由最无功利的身体,这个身体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呈现。所以,舞蹈技巧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体现了人类对身体美的无限追求。舞蹈的技巧之所以不同于体操动作就在于,“它是一种概括、抽象、象征,有高度美感,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想象的舞蹈语言。”[2]当前有学人说,舞蹈界出现了一种“为技巧而技巧”的舞蹈表演观,这是很多舞者博眼球的做法,但是这至少从反面说明,表演者对人的身体极限不断挖掘的努力,和观众对身体美的赞赏。一个没有任何舞蹈知识的人也会喜爱《天鹅湖》中舞蹈演员足尖的艺术,也会叹服杨丽萍《月光》中双臂灵活优美的动态形象,人们喜爱的或许不是这舞蹈背后蕴含的情感,而是人体的纯粹的美感。
总之,技巧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首先,技巧可以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舞蹈的主题,使观众加深对舞蹈作品的印象。其次,舞者只有熟练掌握技术,才能无滞无碍地表达情感。
二、舞蹈情感的重要性
舞者用有限的四肢开发着无限的技巧,表达着人类复杂的情感,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舞者对技巧的不懈追求。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虽然舞蹈技巧本身具有审美价值,也能展现人体的美,但是在具体的舞蹈作品中,技巧的独立价值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当它成为舞蹈表现性的手段,为表达一定的情感内容服务时,它才有价值。况且我们要知道,技巧因其难度性大,肢体的运动幅度经常超出人体的正常范围,因而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冲击往往会导致观众对舞蹈情感接受的中断。所以舞蹈的最高境界的表达就是把技巧化于无形。让技巧完全为人物的情感服务,而丝毫不露技巧的痕迹。舞者不能沦为技巧的奴隶。如今,低难度甚至是中等难度的技巧已经很难吸引观众的目光,所以舞蹈的动作技巧难度不断增加。所以,有些舞者一味迎合观众,炫耀着自己的技巧,忘记了舞蹈传情达意的本质功能。实际上,舞蹈的技巧就是舞蹈的语言,在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当中,技巧使用过多就有可能掩盖情感,使用过少又不能给观众以视觉冲击。所以把技巧融入整个舞蹈就显得至关重要。什么时候该旋转,什么时候该跳跃都要有精准的安排。托举是舞蹈艺术中经常被使用的技巧,根据男女舞者演绎角色的不同,托举可以表达父亲对女儿的爱,丈夫对妻子的爱,儿子对母亲的爱等等。这一技巧难度系数较大,专业性很高,所以能给观众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男女舞者配合得当,编舞得当的话,这一技巧可以精确地传达情感,但是如果用的过多,这一技巧也就变成无意义的动作堆砌,观众也就产生审美疲劳。
在舞蹈的真人秀节目中,专业评委们对舞蹈的关注点是有先后性的。他们先关注的是舞者呈现出来的作品是不是含有真正的舞蹈元素,也就是先关注舞蹈中技巧。然后在有舞蹈元素的基础上看舞蹈作品有没有呈现自身的风格和情感。也就是说技巧中的舞蹈元素使舞蹈成为舞蹈,而越好的舞蹈是越能打动人心的舞蹈,是情感展现远远大于技巧展现的舞蹈。在拥有同样技巧的舞者身上,好的舞者对舞蹈的处理会更有其自主性。他们不会去刻意表现技巧,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身体,在流畅的线条运动中表达着自己的人生体验。
参考文献:
[1]刘荣蔚.浅论舞蹈的形态美[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殷强.论舞蹈艺术的技巧[J].艺术探索,1998,3
作者简介:范金莉(1988-)女,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范金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