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中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1-12 16:12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身心日趋成熟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又存在自身的特点,如中学生有着无尽的梦想、有着较多的渴望,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渴望交往更多的朋友,渴望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中学这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开始关注周围环境、开始关注大自然、开始关心亲人朋友,开始关心和关注社会。他们已经告别了童年,开始慢慢的步入和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开始慢慢的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知道,中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对知识的学习是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学习文化课知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作为一个大校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乐土,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才能真正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就目前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开展现状来看,并不容我们乐观,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几点有效措施,希望可以给广大同行业者带来帮助和提供借鉴。

  1.首先,广大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用正确的思维、观点去看社会。在著名小说简爱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即每一个年轻人都怀着快乐的心情步入社会,但并不是没有年轻人都能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社会。如果对社会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年轻人在步入社会以后很可能走向极端,有的学生将社会想的非常美好,在步入社会后勇于尝试,但是有的学生把社会想象的非常险恶,在社会生活中固步自封,不敢尝试。所以,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阶段,我们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问题,去看社会,即让学生不能把社会想象的太过于美好,但是也不能对社会怀有恐惧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并且能用积极的态度时常鼓励自己前行。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社会、生活以及自我,给自己的发展能够科学定位。

  2.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第一,我们先来探讨下理论教学的有效开展。在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小组同学写出实践活动策划案,并在班级上展开谈论每个小组策划案的可行性。所以,只有将学生对社会实践课程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课程中去。第二,我们在来探讨下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看着,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本文经过研究分析,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暑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感受实践成功的快乐。其次,走向社会生活。学生利用假期通过“体验农活”、“巡游农园”、“走进敬老院”、车站、社区、企业等,既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品味到了农民的艰辛。结合体验在就餐时的“节约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远不是墙上写几句节约标语,读读“锄禾之类的古诗,而能达到的教育效果。“走进农家”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农家生活。从调查、观察、访谈中了解到农村生活的日新月异;在“包饺子、煮饺子、做面饼、蒸面饼”中体会了生活的乐趣;从搓稻草绳、剪窗花、以农家产品(青菜、萝、稻草绳等)为材料制作劳技作品等实践活动中领略了创造成功的喜悦。在陌生且非常态环境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对社会、自然状态观察并思考的能力。“消防演练”则在模拟的非常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开展的意义

  2.1.通过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早的了解社会、了解现实,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知道,现代学生大多都是娇生惯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对社会实践生活知之甚少,而要想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获取成功,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能完成的,所以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2.2.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的位置。

  2.3.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之间的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所以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爱华.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特征与内容探析叨.常熟高专学报,2004。(3).

  [2]林淑嫒.论素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田.教育导刊,2008,(02).

  [3]杨晓虹.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田.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作者简介:宋晓智(1967-)女,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综合实践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宋晓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