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地区地质灾害教育工作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地质灾害,教育,丹景山镇,环境保护
  • 发布时间:2015-02-08 13:00

  --以成都市彭州市丹景山镇为例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降雨诱发和地震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地质灾害的重点集中在农村地区。通过针对当地自然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调查,希望就如何增强农村地区预防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的教育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字:彭州市丹景山镇;地质灾害;环境保护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彭州市丹景山镇地处龙门山前山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以浅山和丘陵为主,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为主,每年五至九月雨季属重点监测和防范期。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4个,涉及白塔村、石河村、东河村、丹景村以及双松村等5个村。其中威胁公路及行人1个,威胁农户13个(威胁农户63户197人)。通过宣讲活动,共获得204份问卷样本。

  从204份抽样调查的丹景山镇村民年龄分布显示,由于多数年轻人外出读书、务工,本地居民以中老年为主。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调查的61.77%。针对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和村民应该如何在灾难来临的时候逃生等问题进行统一的宣传活动引起了村民的围观,部分群众对学习地灾知识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二、问卷数据分析

  1、地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

  问卷受访者基本覆盖所有年龄段,丹景山镇是彭州市的地质灾害多发点,除了滑坡崩塌等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的发生更为频繁,同时该地区曾有过洪涝和泥石流灾害。高频的地质灾害却没有更多地引起当地居民对地质灾害的关注与了解,从数据上显示,仅有7.35%的人对于关注地质灾害很了解,而高达89.7%的人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程度只停留在“一般了解”和“很少了解”。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对于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认识远远不足,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农村防灾减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农村地区群众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地质灾害教育的重点方向之一。

  2、地质灾害知识的学习途径

  可以看到,农村地区群众普遍缺乏对于自然灾害的提前预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发现丹景山镇村民对防灾救灾的意识非常薄弱。这些与群众了解和学习各种地质灾害的方式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年龄段的被调查人群对地质灾害知识的了解方式局限在电视节目上。据统计,约七成的群众仅仅通过电视节目这种方式了解相关地质灾害的知识,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防灾演习,部分老年群众甚至连防灾演习的概念都不了解。但是调查中,群众又普遍认可预防教育和实践演习对发生灾难时逃生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农村的中小学,特别是受地质灾害影响较重的地区,应当有针对性的开设有关地质灾害预防和实践演戏教育的内容,强化群众对防灾减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尽可能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3、如何普及地质灾害知识

  由于受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及其后的一系列地震的影响,当地群众对于地震这一地质灾害现象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有了很多的切身经历,也对地震发生时避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调查中,许多村民表达了对地震来临时逃生的各种办法,超过80%的受访群众表示能够在灾难来临时,带领家人到达安全地点躲避并等待救援,同时能够指出一定的安全场所。

  多数受访者表示丹景山镇的多次地质灾害均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诸多影响。人们愿意学习一些实用的避险知识,人们也从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总结了一些急救知识,像止血、包扎、搬运伤者等。近70%的人表示基本了解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助方式,而对于其他灾害的救助了解就远不及地震了。而至于救助方面的学习方式方面,青年人多倾向于主动关注和学习理论知识等方式。70%以上的中老年人倾向于观看视频、听别人讲述这样直观的方式来学习。这也对于我们普及地灾知识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按照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宣传,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预防地质灾害教育的实现路径

  第一,以2009年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呼吁各级地方行政机关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农村薄弱地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以普及地灾知识为目标,每年对于地质灾害教育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保证教育的质量,拓宽教育宣传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将地质灾害教育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和国家“三下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督促相关地质院校和专业开设一定量的实践学分,鼓励相关知识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对口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将自己所学的地质灾害知识充分运用和传播。同时,组织农村中小学学生及群众参加地质灾害宣传讲座、知识竞赛、逃生演习等。

  第三,鼓励社会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宣传教育音视频产品。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和活动,把地质灾害教育与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村工作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帮助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实现美丽乡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资料:

  [1]《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置方法》作者:张彩云编著出版社: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9

  [2]《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7》作者:吕国平主编出版社:中国国土资源年鉴编辑部出版日期:2008.04

  王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