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浅谈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鲁甸,地震,地质灾害
  • 发布时间:2015-02-08 13:32

  摘要: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一场6.5级的地震。地震造成589人死亡,2401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据分析,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是最重要的致灾因素之一。云南鲁甸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就此作了浅谈。

  关键词:云南鲁甸地震;地质灾害;诱发分析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一场6.5级的地震发生云南昭通鲁甸县,此次地震影响范围涉及非常广,昭通市鲁甸、巧家、昭阳、永善等四县区四十六个乡镇都在震区范围内。地震造成589人死亡,2401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此次地震是该地区十四年来最强地震。

  地震造成的后果令人痛心,更令人深思的是,2014年的这次地震震级不是很高,为什么会造成人员伤亡如此惨重的后果?震后诱发的地质灾害而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不得不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原因,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应该是最重要的致灾因素之一。如此次地震就诱发了红石岩堰塞湖、甘家寨、王家坡三个特大型滑坡,这些地质灾害也是造成惨重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西南山区震后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在震后一到两年内,地震灾区仍然会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会较往期显著增大。

  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特殊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联系近几年这里频繁发生的地震,这一次地震似乎不是偶然。2014年4月5日,昭通市永善县发生5.3级地震;2012年9月7日,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2004年8月10日,鲁甸县也曾发生过5.6级地震,那次地震造成至少4人死亡,594人受伤。而造成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跟这里特殊的地质地貌颇有关系。

  云南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结合带,此次震区位于碰撞带的东侧,板块之一欧亚板块中的扬子小板块内。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的作用时刻都在进行,这样的地质条件导致了云南地震频繁发生(此次云南鲁甸6.5级地震就是由于板块挤压致使北西向的苞谷垴-小河断裂带再次破裂而造成的),而且地质灾害威胁严重。

  云南鲁甸特殊的地质地貌致使地震后还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突发性强、隐蔽性强且危害性强,如云南鲁甸龙泉村的甘家寨本来就处于破碎、陡峭的山地,鲁甸地震时又适逢雨季,这样的气候更容易引发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至于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同等级别地震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较多。根据震前震后地质灾害调查,此次地震灾区地处云南东部岩溶高原边缘的斜坡地带,震区属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高山峡谷地貌。鲁甸地震灾区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本来就多,根据调查资料,地震鲁甸前四县一区即鲁甸县、昭阳区、巧家县、会泽县以及永善县共有地质灾害点1579个,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加之当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性质也复杂,人口密度也大,所以,此次地震又致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产生新增幅度大。由于这些因素,震后地质灾害防范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深山峡谷地域面积广大,受威胁人口数量较大,加上地质灾害隐蔽性强,未能排查发现的漏网隐患点的存在可能性较大,也构成潜在危险。地震发生的时候极易导致山体滑坡或边坡失稳,一旦山体滑下来,边坡失去稳定,就极有可能会对当地城区、乡镇带来摧毁性的后果。

  三、气候原因以及较为落后的气候预测预报。云南省区此时尚在雨季,大雨、暴雨、持续降雨天气的出现自然不能排除。另外,山区局地暴雨准确预测预报尚难做到。而强降水过程将会导致堰塞湖的水位上涨,在堰塞湖区域附近很有可能会造成山体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会给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带来困难。所以,鉴于这些天气及人力因素,目前,震区震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比以往要大得多。

  四、人力改造自然过多的因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强,人口增多的客观因素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观态度都使得人类活动的触角越来越广,越来越长,除了人类对自然的超过自然承载限度的改造之外,在高山峡谷地带都可能有人开辟住地。这些年,尽管地震和地质部门都曾经对在地震带上哪些地区不适宜建房进行研究之后并提出建议,却仍然有很多人,不顾及自然地质因素,进行房屋建设活动。地震时,上面有石头掉下来,或者房屋下面的地基失去稳定性,严重的人员伤亡就很容易产生了。

  综上分析,该地区震后地质灾害突发性强且危害大,如何加强灾害的预防呢?不妨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树立“主动防灾”的理念,加强科学防灾知识的宣传普及。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所以灾后重建中加强预防是应该加以重视的一个策略。房子如果选择建在危险地段,那么即使房屋质量再好,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即使运用再先进的技术去救援,也会难以避免重大人员伤亡。所以,必须真正落实“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的理念。树立主动防灾的理念,需要普及科学研究成果,加强科学防灾知识的宣传,使更多人意识到震后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及科学知识,自觉做到灾后重建重在“防”,在灾后重建时科学选址,一要注重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留出必要的逃生道路和避难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

  2、做好恢复重建编制规划。

  云南省全省盆地面积平均6%,而云南东北地区,很多县的盆地面积比这个平均水平还要低,几乎为零。所以,震后,当地很多受灾的村庄原址重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针对灾后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在编制规划中要加强配合,深化问题导向,市、县、乡应共同配合研究,共同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编制规划。

  首先争取国家在灾后恢复重建政策以及项目等多方面支持。如对于处于这个地震带上的地区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上,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研究,对于地震可能诱发地震地质灾害的地段,要尽快查清,然后形成一个国家级别的区划图,在区划图上,标注出地震地质灾害强的地区,在以后的规划建设中,这些地区要有意识的避开。

  其次,编制规划要建立一种合适的工作机制,即以地方为主、中央支持,同时,统筹各方,要充分发挥灾区群众的主体作用,还要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争取形成一股合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再次,在恢复重建工作中央财政应积极给予财政支持,并统筹各类资金,总量包干联合分级安排,共同做好灾后重建编制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健飞.鲁甸地震:灾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39处.中国广播网.2014.08.09.18:41:00

  杨晶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