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在“亏”中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古董商,平复帖,收藏
  • 发布时间:2015-02-10 14:14

  明朝万历年间,一幅陆机的“名迹”《平复帖》在京城的收藏界引起了不小轰动,因为这件被众人一致斥之为赝品的“拙劣之作”,竟然被一个名叫吴其贞的年轻人出价三百两白银购走。

  吴其贞当时在收藏界名不见经传,大家都认为这个小伙子花三百两白银买这样一幅赝品一定是疯了。但是,面对大家的指指点点,吴其贞一点也不气恼。

  当然,这个年轻人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只有成为古董商们眼中的“傻瓜”,他们才能在短时间内把他当成最受欢迎的人,进而把自己的宝贝推销给他。

  吴其贞想的不错。此后,许多古董商纷纷主动找上门来,向他推销各种藏品。吴其贞则一边钻研各种收藏文献苦练功夫,一边毫不客气地讨价还价。遇到难缠的古董商他便认真地说:“如果连我这个‘傻瓜’都觉得你开价高了,还有其他人会买吗?”卖家无言以对,只能选择让步。

  凭着不断主动收购大量珍贵藏品,吴其贞的名气渐渐大起来。后来,他成为清初第一大收藏家--梁清标购藏书画的代理人,与苏州古董商人吴升、王际之(王济之)、梁家书画装裱师张黄美、顾勤等人共同为梁清标在江南、扬州等地收购书画,并深得梁氏信任。

  吴其贞成为明末清初收藏界的大家后,经常往来苏州、杭州、徽州、扬州和北京等地,经商之余留心鉴赏,并著有《书画记》六卷。书中所记书画详略依作品轻重而定。内容包括作品质地、品相、特色、款识、题跋、印鉴以及他人或自己的鉴定意见,还记录见阅某人、某时和某地。此外书中还记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鉴定家、古董商和装裱师的情况,对研究当时的鉴藏历史极具参考价值。

  凭借一次“吃大亏”的交易,吴其贞很快吸引了众古董商的关注,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并借此赚得盆满钵满。他常说:“貌似愚笨、吃亏的做法,把眼光放长远些,或许背后就潜藏着巨大的受益。善于把握前景,舍近求远,才是智者所为。”

  文 张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