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路径(十)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税收信用,政府监管,纳税评估
  • 发布时间:2015-06-29 15:04

  构建税收信用的政府监管体系

  (一)纳税评估要提高质量、效率与利用价值

  纳税评估又称“审核评税”,是一项国际通行的管理制度。美国早在1963年就设立“纳税人遵从度”工作项目(TCMP),该项目由专门税务评估机构定期执行,其主要目的是评估纳税人纳税的自觉性、纳税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是否存在偷漏税及其他违规违法行为。一些国家也建立了纳税评估体系和纳税评估模型,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其税务局的核心工作就是纳税评估。

  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3]124号),要求各地税务局逐步开展由专门机构负责的纳税评估工作,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纳税评估工作体系。2005年3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布《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43号),进一步明确纳税评估指标、纳税评估对象、纳税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处理及纳税评估管理,为纳税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是,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信息化程度低,基本是以“金税工程”为核心,反初步完成了涉税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还没有形成与海关、银行、工商联网的完善的税务数据库系统,并且数据后期加工处理技术落后,没有形成税务数据处理系统。所以,这一现状制约着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纳税评估工作现存的缺陷

  (1)纳税评估工作定位模糊。纳税评估工作主要表现为通过资料分析、评估约谈等方式查找纳税人存在的税收问题,近似案头纳税检查。纳税评估过程中一般不调取账簿凭证,不到纳税人的经营场所实施检查。

  纳税评估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管理式纳税评估,即通过核查纳税人的会计报表、计算相关财务比率、与纳税人核实纳税疑点等手段评价纳税人的纳税状况。但这种静态监督形式无法掌控纳税人的动态情况,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或嫌疑问题,成效不明显。另一种纳税评估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税务稽查,但手段及与税务稽查又不完全相同,即不按稽查程序进行,只针对疑点问题核查相关账簿凭证等。同时,由于有效监控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纳税评估工作在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无法掌握外部相关信息,会形成一些纳税评估盲点。纳税评估人员受相关因素约束,也不能全面发挥主动监管税收的职能。因此,对纳税评估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定位。

  (2)信息不对称影响纳税评估的质量。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是纳税人信息、资料的采集,整理及分析。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翔实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直接影响着纳税评估的质量与效率。如果缺乏充足的数据资料源,就无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数据测算,纳税评估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经营类信息以及其他诸如登记注册类、银行账户、价格等相关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甚至有可能出错,就会导致纳税评估效率低、审核误差大的不良后果。

  (3)缺少精干的复合性评估人才。一方面,纳税评估工作需要评估人员既精通税收业务、财务审计业务,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以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多角度、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纳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另一方面,由于需要评估人员进行约谈或举证,所以要求评估人员不但要了解企业经营特点,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约谈技巧。这对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来税务机关就缺乏高素质的评估人员,而对纳税评估工作的不重视又使得很多业务素质高的税务人员未被安排到纳税评估岗位,从而造成纳税评估岗位严重缺失高素质人才,大大影响到了纳税评估的质量。

  (4)纳税评估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纳税评估工作刚刚起步,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纳税评估工作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即使有,也是粗线条的、原则性的,很难把握和操作,致使以评代查、评而不查、重复评估等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一些基层税务机关由于评估人员配备不足,当工作任务较重时,就会出现忽略纳税评估的复评程序,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再加上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难以量化考核,也使得纳税评估难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文 蔡昌 李梦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