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造电动车 要把握核心

  朋友一直有开餐馆的梦,一方面她是个吃货,另一方面她很喜欢做一些创意烹饪。偶然机会,沙盘了下她开餐馆的计划:如何定下餐馆的饮食风格、雇佣厨师、餐馆装修等,最后结论是符合她梦想的餐馆根本不会赚钱,能够赚钱的餐馆和她的理想背道而驰,当然,赚钱来养家糊口是餐馆存在的前提。

  无独有偶,电动车领域有两则新闻,其一是微型电动车“知豆”上市,按照常理,非主流车型上市不会引起大范围关注,特别是细分领域电动车更为细分的微型电动车领域,不过,大家都在关注电动车,所以即便细分市场的细分领域也被广泛关注。

  其二是上海汽车重镇安亭又出现了一家电动车制造商,据称是汽车之家李想、易车网李斌和小米雷军的项目,不过雷军之后否认涉及其中,每次电动车新企业出现,雷军都会膝盖中箭,不是大家对雷军多期待,而是大家把造车想象的像造手机那样简单。

  开餐馆,笔者是外行,造车,对于多数IT人来讲也是外行,不过,不仅仅是这次的新企业,还包括乐视等,近期都进军电动车制造,我们不妨用沙盘餐馆的想法谈谈一窝蜂地造电动车,到底是噱头,还是为了未来去打造一款产品。

  跨行业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没有媒体朋友理解得那么难,也没有很多人理解得那么容易。没有那么难是因为当下遍布全球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技术咨询、制造咨询、产品规划咨询,这些都可以让你在这个行业迅速从外行转变为内行。没有那么容易是因为,想要做好电动汽车,需要克服的问题不只是造出来一辆车,还需要采用一个立体化的战略去设计、制造到营销,这个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还有运气成分在里面。

  所谓“难”或者“易”,关键是当事者最初的心理预期,看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份额,什么样的企业未来。目前我们看得到的情况,多数的造车概念,并没有太多革新的东西,更甚一点,连核心的东西都没有,这个时候采用代工去造车,恕我直言,机会并不明朗。代工不可怕,就像苹果也是找富士康代工,关键是如何打造自己核心的东西,这方面,电动车也好、智能车也罢,只能从技术上打造。笔者建议从三个技术阶段中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方面。

  汽车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理论研究阶段,其二是应用集成阶段,其三是产品商业化推广阶段。对于理论研究阶段主要存在于一些著名的高校、研究所,这里面主要指的是欧美一流的高校研究所,因为我国很多研究机构目前走的路子并不是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而是跟随海外研究所或者纯粹利用一些试验条件为企业打工,这点属于研究机构运作的朋友都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著名的汽车企业自身也作了很多理论研究,并且这些逐步形成其核心技术,这些笔者在今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表述。

  第二个阶段属于集成应用阶段,这点主要的任务集中在汽车制造商的肩头上,普遍存在汽车制造商的众多研究中心身上,回顾汽车集成的过程,一款汽车产品在开发之初要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然后根据产品的定位选择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当下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让汽车整车制造商获得任何部件,然后再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汽车的设计和生产。

  第三个阶段是让自己生产制造商的产品让消费者接受,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汽车的产品过程。很多人可能会疑问汽车制造商的最大难点和责任在哪里,当然在于汽车质量流程的控制上,书面上来讲属于标准流程,这些是很多汽车并购的关键内容,当然也属于汽车制造商的最基本的责任之一。

  成立汽车制造商,生存至关重要,如果仅仅把自己作为附庸,就是浪费资本,所以,无论电动车还是智能车都是新领域,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需要下足力气,组建团队,第三阶段和相关的汽车制造商建立战略关系,这样的话,成功起来机会相对大些。

  造车不像开餐馆,前期投入那么多,沙盘做不好,仅仅停留在噱头阶段,这是任何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文/丁华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