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涉足大小非 低迷市中寻找新收入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券商,股票,私募
  • 发布时间:2012-05-22 11:34

  “我们部门目前有四个人在做,也是我们公司目前主抓的业务。目前,在国内的券商当中,大概有三四家在做此类业务。”供职于某券商的张磊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张磊所说的业务就是大小非股转让的中介,过去,私募机构做得比较多,现在,券商也开始瞄准了这块业务,试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券商做这块业务,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此前投行保荐与上市公司高管积累了较深厚的人脉关系。目前,券商正在成为大小非减持当中的一股新力量。

  张磊供职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们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股票销售部门,来负责此事。

  券商的新业务

  在加入这家券商之前,张磊曾是公募基金的投资经理,实在厌倦了那种高压力的生活,他开始寻找转型之路。去年,加盟这家券商之后,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瞄准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者PE机构背后的限售股东,然后介绍一些私募机构接洽,从中他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4月份提成有300多万吧。”言谈中,张磊略带神秘。

  能获得这个收益得益于之前在股市的积累,他告诉记者,这让他很容易获得了资金的支持,随后,再找“票”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私募资金手头拥有大量资金,他们从上市公司高管及PE机构手中拿到这些限售股的话,肯定是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一般都是几折,有的为6折,有的为7折,如果对二级市场及该股判断准确的话,这些私募机构的获利是比较容易的,而且非常可观。”咖啡厅内,张磊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一些机构因此而发家。

  “在与我们合作的私募机构当中,一家涉足比较早的公司已经获利至少10亿元。目前,与我们合作的两家私募机构,目前占据了大小非减持的60%以上的市场;虽然你平时看到很多机构在做,但是,最终的实际控制人只有两拨人,一拨是江浙的老板;另一拨是学者,是他们最早发现了这个机会。”

  随着这波热潮的兴起,大小非减持已经被许多人关注,竞争已经相当白热化。

  “我周围也有一些朋友在做,不过他们都是私人身份。我们公司还没有这样的部门专门来做。”宏源证券某保荐人告诉记者。

  “随着竞争的加剧,目前大小非的价格水涨船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规避风险,这些学者找到了一个新的套利方式,当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会买入股指期货当中的看跌期权,以此来避免他们的投资出现损失。”张磊告诉记者,随着资金的进入,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

  做有价值的中间人

  他们看起来比较神秘,整日穿梭于私募及上市公司高管之间。但在张磊看来,他们就是中间商,凑合交易,自己拿提成而已。

  “作为新组成的部门,我们的工资并不高。他们的工资构成是‘底薪+提成’,业务提成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只拿不到千分之二十五,大部分都留给了公司。”张磊告诉记者。

  张磊介绍,这个业务对公司创收比较大,因为公司本身投入不大,一般就几个人,但是如果真正做起来,公司达到的收入就会很高,几千万到上亿。

  这项业务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提成给了“渠道方”,即支付“渠道费”,渠道方就是他们的下线,帮助他们联络上市公司高管的那个人。如果自己同时也担当了渠道方,则拿的提成相对高一些,可以包含“业务提成+渠道费”。

  以张磊为例,如果按其4月份的提成300多万元和千分之二十五的比例计算,其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高达1.2亿元。

  “要创造这个利润,就要求个人的起点很高,交际非常广泛,跟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及PE非常熟悉,并且对二级市场的判断也要很准,否则这些人才不会跟你合作,他们干脆自己与接触的私募机构联系。”张磊告诉记者,人才稀缺是他们最大的困扰,“作为中间人,你得有中间人的价值。”

  据记者了解,作为“一本万利”的业务,此前也并非没有券商去尝试,不过,最终该券商并没有做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没有体现“中间人的价值”。

  “那家券商可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这种业务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要求对二级市场有很深的研究,曾经在二级市场真正的历练过,还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及广泛的人脉资源,业务能力比较强,同时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我们公司内部,在这四个人当中,业绩相差也很大,有的人几个月成交额不到几万。”对于这个业务,张磊如此理解。

  “与其他个人从事该业务相比较,机构可能会获得客户更多的信任,同时,由于最终落实到交易上,还得通过券商营业部实现大宗交易,因此,机构优势很明显。不过,假如未来很多券商开展此类业务的话,未来发展则不好说。”

  作为公司的创新业务之一,在张磊所在的券商,该业务被列为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除了能够打通券商产业链,即提供企业在项目上市之后的服务以外,最重要的是,这可以给券商带来稳定的高额收入。

  “在我们公司还有资产管理部门, PE及大小非减持股东很愿意跟我们合作,最终,这一业务将我们的全产业链完善起来。”据张磊透露,他们的如意算盘就是全产业链,“此外,我们部门领导非常推崇高盛,在高盛的业务构成当中,股票销售部门的业绩是其他部门的几倍,而且成本不高,因此,我们现在才能受到如此重视。”

  不过,该创业业务未来发展如何,依然需要观望。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