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股价跌八成 原始股东仍获益超6倍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太平洋,股价,减持,业绩
  • 发布时间:2012-05-22 13:30

  业绩遭遇滑铁卢的太平洋,今年以来又遭遇大股东的频繁减持,令公司股价雪上加霜。

  今年5月初,太平洋发布减持公告,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4月27日,公司一致行动人股东累计减持太平洋90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至此,公司4名一致行动人股东已经累计减持1.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占其持有股本的1/3。

  另据《投资者报》统计,自上市以来,公司大股东的巨额套现已达20亿元,占太平洋2011年净资产的95%,这意味着,公司股东套现资金几乎可再建第二个太平洋。

  频繁减持和业绩下滑导致公司股价连续下跌。今年以来券商板块指数上涨34%。但太平洋证券却逊色许多,股价5个月来涨幅仅为券商指数涨幅的1/3。自上市以来,其股价也已下跌八成。即便如此,以1元的成本持股的原始股东们仍获益654%,这或许正是其减持的动力所在。

  此外,伴随着业绩下滑,公司高管薪酬却不降反升,也引来市场诟病。

  股东减持额可再造太平洋

  5月3日太平洋发布公告,作为一致行动人,4家大股东在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4月27日期间,共计减持公司股份9017万股,占总股本的6%。按照其减持期间股票均价粗略估算,其间4家股东套现金额总计达6.7亿元,相当于公司近4年净利润之和的5.4倍。

  此外,这4家股东在2011年11月10日之前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753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1%。

  至此,作为太平洋的一致行动人,4家股东已经累计减持1.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套现13.6亿元。

  这4家减持的股东别为玺萌置业、华信六合投资、大华大陆和中储股份。对于太平洋而言,这4家股东的身份非同一般,他们实际上就是公司的联合控股股东。

  2010年3月,太平洋6家股东共同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书》。协议要求,签署人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共同行使公司股东权利,特别是行使提案权、表决权时采取一致行动。6家公司共持有公司39.75%的股权。自此,6家公司共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除上述4家公司外,这6家公司还包括云南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云南工业投资公司。

  实际上,在2011年大股东所持流通股被解禁后,4位一致行动人就已开始大幅减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4家公司累计减持1.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套现13.6亿元。

  此次减持后,4家公司仍持有公司股份3.6亿股,占太平洋总股本24.1%。

  一年半的时间,4位一致行动人减持了手中近1/3的太平洋股份。更令投资者担心的是,公司在公告中还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这些股东不排除再度减持太平洋的可能。

  关于减持原因,4家公司各有不同,分别以自身经营需要、偿还信贷或是投资收益为由。

  除上述4家公司外,公司另一大股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公司也进行了大规模减持。2011年以来其累计减持755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5%,这占其原持有股份的一半以上。

  将上述股东减持额进行合计,其总减持数量达到2.41亿股,占总股本的16%,套现20亿元。而这一数字相当于公司2011年全部净资产的95%。这意味着,以二级市场套现方式,太平洋股东套现资金几乎可再建第二个太平洋。

  股价跌八成原始股东仍获益6倍

  太平洋于2007年12月上市,从首日开盘价46元到2012年5月16日7.54元的收盘价(除权后),四年半时间公司股价下跌逾八成。不过,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同时,公司的原始股东却暗中赚取高额收益,这或许是其疯狂减持的动力所在。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太平洋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2004年成立。发起股东分别为泰安泰山投资公司(现名普华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祥盛公司、黑龙江世纪华容投资公司、泰安市泰山华信投资公司(现名北京华信六合投资有限公司)。

  2007年2月和4月,公司分别得到新老股东的资金增持,最终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5.03亿元,股本也以每股1元计价增至15.03亿股。上述减持行动中提到的玺萌置业、大华大陆和中储股份等太平洋大股东也在2007年4月的增资中以每股1元的低廉价格获得公司股本。随后,太平洋证券与原上市公司云大科技完成换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自上市以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自上市之初的46元开盘价跌至5月16日的7.54元(后复权),跌幅已经超过八成。尽管如此,上述原始股东以1元/股的低廉成本获得股权,其在4年间仍获得了654%的增值收益。

  业绩下滑高管报酬反升

  公司股价的大幅下滑,与其上市以来业绩持续不佳相关。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公司高管薪酬却不降反升。

  目前,券商多以经纪业务为主,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行业。受到最近几年市场跌多涨少的影响,太平洋自2007年上市以来业绩表现不佳。2008年~201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45亿元、4.05亿元、2.03亿元和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162%、-49%和-23%。

  与带给股东的微薄收益相比,太平洋的高管薪酬却“旱涝保收”,甚至出现多次上涨。

  年报显示,2008年~2011年,太平洋高管薪酬分别为532万、969万、2072万、1967万,2009~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81.9%、113.7%和-5.07%。可见,2010年公司业绩下滑49%的情形下,公司高管的薪酬却实现了翻倍。

  此外,公司总经理王超年薪增幅更是惊人,与公司业绩成反比。公司年报显示,王超2008年~2011年的年薪分别为110万元、219万元、381万元和529万元,4年时间薪酬上涨381%。

  对于公司现有困境,太平洋证券在2011年报中解释称,“受其他券商纷纷进驻云南影响,公司在云南省内部分地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加之全国范围内的‘佣金战’愈演愈烈,公司平均佣金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下降幅度略高于行业状况。”在高管薪酬上升、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影响下,太平洋的投资价值已远低于同行。根据巨潮资讯统计,证券、期货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为55倍,滚动市盈率为58倍。太平洋证券5月16日静态市盈率为72.2倍,因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去年下降82%,公司当前滚动市盈率高达151倍,两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指标。

  《投资者报》分析员 付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