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西亚怀古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布雷西亚,赛车
  • 发布时间:2012-08-03 15:21

  自从汽车出现,就开始了竞速比赛,藉此展示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同时,由于拿这些车辆以近乎疯狂的速度飞驰,完全是玩命的游戏。因此,欧洲人往往将中世纪出征骑士的形象投射到赛车手身上,将之塑造成一种优雅而尊崇的绅士风尚和英雄风范。时至今日,欧洲人仍把业余赛车手称为“Gentleman Driver”。

  早期的赛车,很简单地就是拿一台原厂车辆来比赛,没有乘用车或专业赛车之分。发展下来,厂家为求夺标,就会为这些车辆加入特别的设计,务求在速度上更胜一筹。所以便有了一些专为某项比赛而特别打造的版本,MM(即“MilleMiglia”的缩写,下同)就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在经典车中有些车款冠以MM字样,就成为抢购对象。

  这个地位的由来,自然和Mille Miglia有关。昔日赛车除了场地赛,还有类似今日拉力赛的形式,使用一般(其实已经很不“一般”了)的汽车,行驶在一般的公路上,竞逐由一地到另一地的最快速度。所谓Mille Miglia就是一项1927年开始的长途耐力赛,这项比赛由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举办。由于当年F1意大利大奖赛由蒙扎赛道取得主办权,布雷西亚遂力推另一项赛事以抗衡,在1927年推出了首届Mille Miglia。由布雷西亚出发,抵达罗马后回程到布雷西亚作终点,全程大约一千英里,故又名“千哩赛”(“哩”即“英里”,在大陆已统一以“英里”表述)。

  与场地赛相比,这种比赛的条件自然于各方面都复杂得多,除了车辆速度、性能,还有可靠性和耐久性,车手与领航的合作默契程度也同等重要。此外,比赛路线穿越很多意大利乡间道路,熟悉当地环境亦非常重要。因此,二次大战前的12届Mille Miglia中,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大利组合胜出了11届。对于崇尚古罗马传统的意大利人来说,夺得MM冠军,就是现代的英雄,这项赛事所给予车手和赛车的荣誉,在当时绝不低于勒芒24小时大赛。

  战后赛事复办,法拉利连夺六冠,车手和领航同样是意大利组合。1955年,奔驰为胜出Mille Miglia,不惜把W196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改建成民用车型称为300SLR参赛,结果顺利获得锦标,车手Stirling Moss创下全程平均速度接近160km/h的惊人成绩。不过,这样越来越快的速度,也埋下意外的种子。1957年比赛中,一台法拉利失事撞毁,夺去车手和领航外加上九名观众的性命。赛会意识到,汽车科技一日千里,其速度已经到了不能在只有低度安全保障的一般路面上进行比赛,此后,Mille Miglia就不再作为竞速的赛事,虽然保持一千英里的路线,但只有很少的路段比赛时间,1961年后,此项比赛停办。

  在今日的布雷西亚Mille Miglia博物馆中,从展出的车辆和文物,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当年欧洲汽车人的热情和勇气,特别是那些外形高雅、线条优美的法拉利和玛莎拉蒂,想像它们当年以高速在意大利的山路中奔驰(我就有在那些路段开车的体验,不过开的是现代化的法拉利),就更有肃然起敬之感。同时也理解了欧洲人为何对MM如此念念不忘,只有重踏MM之路,才能追溯上代人的汽车情怀。

  时至今日,Mille Miglia的形式已改变为经典车的长途巡游,虽然还有胜负之分,但其实全程在公路的合法速度下进行,只比行驶路段的准确性,这样的活动得到大批经典车爱好者支持,使MM继续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盛事,无论参加者和观众,都抱有热烈的怀古之风,旨在发扬对上代汽车崛起年代的敬意。

  为安全起见,今日之MM赛会严格挑选参赛队伍,选择有声望的经典车,因此能够出席的车辆,都是大有名气的款式。不过如此一来,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战线,车厂的博物馆或经典车部门,都视Mille Miglia为重要的项目,把名下收藏的罕有名车作专门修复,邀请名人或已退休的名车手掌舵参赛,使每年的Mille Miglia参赛名单,变成了名车加名人们的“盛装舞步”大战。

  文︱林健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