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GDP有多大关系?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幸福,GDP
  • 发布时间:2012-10-30 10:19

  近来,“幸福”突然成了很热门的话题。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记者走访各地采访普通民众,各色回答引发人们思考。甚至,最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被记者问到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

  民间“拍客”也不甘寂寞,各种模仿央视体的幸福调查视频也纷纷上网,不少被访者的回答和表现都令人发笑。但不论官方或非官方的“幸福采访”,都不约而同呈现出一个特点——较年长受访者的幸福感普遍比年轻人强。也许,经历过贫苦年代的人们,更珍惜当前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毕竟“幸福”是相对的,有比较才有幸福。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经合组织“统计、知识和政策”第四届世界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表了“幸福观”。他表示,“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这让人联想到一句电影台词,“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的,如果连人的基本物质需求都满足不了,妄谈“幸福”就是自娱自乐。

  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幸福程度和经济发展呈正相关。2010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全球155个国家的幸福排行中,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荷兰等幸福感最强的国家,都是人均GDP达3万美元的高福利发达国家。中国的幸福指数排在125位,是幸福感较差的国家。

  这样的排名显然有异议。看看电视新闻和幸福调查就知道,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这种幸福还有旁证,据《环球网》转述朝鲜中央电视台消息,该国发布的国家幸福指数中,中国以压倒性的100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朝鲜排名第二,美国则名列榜尾。

  是的,尽管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但经济增速却常年领先,远非美、日等发达国家可比。若以GDP总量做依据,中国可能真是“最幸福”的国家。不过,若比照人均GDP,个体的幸福感倒不见得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全球排名第89位。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幸福指数高低,还在于老百姓幸福不幸福。如果非要把幸福和GDP扯上关系,那也要看人均GDP,看与老百姓有关的GDP,而不是看总量。如果老百姓不能分享GDP增量的成果,GDP与老百姓的幸福就无关。

  9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了《2011中国薪酬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不升反降。

  该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比9.2%的GDP增幅少了0.8个百分点。同时,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为24.8%,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增速远高于居民收入。

  过去几十年,我国GDP总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均收入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依然处于中下水平。政府财政收入用于公共卫生和教育的开支占GDP比重,也处于世界落后水平。

  中国素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通俗的讲,就是幸福不在于GDP的多少,而在于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当然,这种说法也许稍嫌偏激,但当前社会中不少矛盾,都源自贫富差距过大。目前,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的警戒线,收入最高10%家庭的人均收入是最低10%家庭的65倍。这种“不均”,已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收入分配不公,不仅存在于贫富家庭之间,也存在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如同人保部报告中提到的,在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中,政府财政和企业拿走了大头,劳动者个人收入却在减少。而在企业内部,强势的国有企业拿走了大头,弱势的民企只能捡些小头。

  在关于幸福的“民间版”街头采访中,有受访者直言“不幸福,因为幸福都被公务员拿走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人们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获利太多的不满。难怪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年年攀升,甚至出现“万人竞一岗”的景象。由此可见,“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

  幸福的含义很复杂,它是人类的极致追求,也是自古以来宗教和哲学家们苦苦思索的命题。幸福又很简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能衣食无忧、生活在快乐和希望中,就非常幸福。媒体追问幸福、官员谈论幸福,说明官方已经意识到某些问题。但是,如果还用追求GDP的执政思路来营造幸福,幸福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