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政加快集合产品创新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券商资管新政,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理财,融资
  • 发布时间:2012-10-30 11:00

  “这是券商资管发展的大好机会,未来空间很大。”在10月19日证监会颁布了一系列券商资管新政后, 兴业证券资管公司的一位人士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表示。

  银河证券的一位投资经理也表示:“最近资管部门上上下下都在学习新政,希望能够做好各种创新转型,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产品推出速度加快

  此次新规中,对于券商资管意义最大的一条,就是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改为备案制后,发行产品时间大大缩短。过去申报一只新产品长达两三个月,现在大约15个工作日就可以推出。审批制下,由于时间的限制,券商通常会遇到最好的发行时间已经过了的情况,导致产品发行不理想;在产品投资上,也会错过最好的建仓时机。备案制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改正。

  上述银河证券的人士表示,虽然改为备案制,所有的产品也都是按照合同规定来,如果有什么不合规,监管机构仍然会给予指导,重新改过,对于投资者风险的保护,并没有降低。

  此外,在具体投资上也有放松,新规放松了产品单一持仓的市值不能超过10%的规定。此前,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主要限定于股票、债券、基金、股指期货等证券市场品种,并且对投资比例有严格的“双十”限制,这主要是参照公募基金的一些管理规定。

  实践中,这些规则虽然控制了资管计划的风险暴露和集中度,但同时也缩窄了集合计划的创新空间,导致不同公司集合计划的产品设计趋同、集合计划与公募基金趋同,同类集合计划之间的业绩差异不大。

  可量身定做产品

  备案制后,除了速度加快,各家发行的产品种类也将大规模增加,各种产品创新模式也层出不穷。

  此次新规中,证监会还要求各家券商在月底上报5种创新模式。上述银河人士称,不用监管层号召,每家券商都在埋头研究,不过目前对于创新产品设计都是保密的,一旦公布,还容易被复制,和别家竞争就没有了优势。

  在上述银河证券人士看来,未来集合理财产品不再是证券公司主导,而是客户需求至上,可以量身定做。未来的产品类型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权益类与债券类的分类,而是存在各种投资工具混合在一起设计的多种新投资产品。

  譬如客户需要保本型产品,但债券型收益太低,股票型波动又太大,如果能加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工具改变产品的风险,变成收益相对较高,而波动又小的产品,肯定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譬如目前一些券商集合会推出量化产品,满足大众化的保本需求。

  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颉曾公开表示,这些年证券行业的客户总资产出现缩水,关键原因就在于券商仅满足了客户股票投资的简单需求,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过去也只能在二级市场上投资。新规拓宽了券商资产管理的视野,可以通过全方位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通过券商资产管理的平台,获得综合理财服务。

  定向产品大放异彩

  相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这种券商定向资管产品实际上在券商创新大会后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证券业协会的一组数据,截至6月30日,76家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从半年前的2819亿元猛增至4802亿元,增幅70%。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受托管理资金超过百亿元的券商仅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海通证券5家。但仅半年时间,受托管理资金超百亿的券商就达到11家之多,宏源证券、光大证券、信达证券、国盛证券、华融证券、东方证券通通跻身百亿俱乐部。

  大放异彩的定向产品,多数是票据、资金池等业务,类似信托,起到通道作用。过去,这项业务主要由信托来做,这种能够间接给客户提供融资的银信合作产品在很长时间内受到追捧,信托公司靠着此项业务,管理规模在两三年内得以迅速发展,但由于影子银行的风险,银监会暂时停止了银信的票据业务。为了绕开银监会的管理,银行转而同券商合作。

  由于市场上融资需求旺盛,此类业务空间很大,利润非常可观。目前通道的收费标准大约是千分之二,虽然费率不高,但只要把规模做大,收入还是很可观,以千分之二算,规模做到100亿元,券商就能进账2000万元。

  券商开展票据等资金池业务是否在打擦边球,业内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有人认为,银证合作,同银信合作一样都充满风险,但上述兴业证券人士认为,券商本身就有融资的功能,开展一些票据、应收账款等业务,也是一种产品创新。对于客户来讲,也多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