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减速 学者称只能靠城镇化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中国经济,城镇化,政策
  • 发布时间:2012-10-30 10:26

  “中国可能已极其接近一个大型的经济拐点。”这是知名财经作家袁剑在其广受好评的新书《大拐点》中对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判断。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教授近日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高速发展。”黎友焕认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迎来了最为痛苦的经济发展时期,困难重重。

  短期经济下行触底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进一步降至7.4%,较二季度7.6%的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增幅创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对此,社会各界忧心忡忡,“中国经济增长失速到底了吗?”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季度数据表明经济已经企稳,“经济增速降幅趋缓,四季度将走稳略升”,他给出的理由是:国际环境相对平静有助出口回稳;新批基建项目逐步落实加快投资步伐;刺激政策和收入增加保障消费平稳增长;去库存已近尾声,库存增加局部展开;信贷续增结构改善和融资规模大增促进经济扩张。“预计四季度的增速在7.8%。”“有些乐观一些的甚至预计四季度增长到8%。我们预计明年经济增速可能回升至8%。”“中国经济从2010年四季度计算到现在已经有七个季度持续回调,经济回调主要表现在工业增长的回调。目前工业回调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近日解读经济数据说,三季度是今年经济回调的一个底部,四季度的情况应该略好。

  长期拐点已经来临

  “我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忧心忡忡,应该说,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迎来了最为痛苦的经济发展时期,困难重重。”黎友焕告诉记者。

  而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他近日撰文表示,“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面临重大拐点。传统经济增长引擎逐渐步入正常化的时代,难以继续支撑8%以上的高增长。”不过,黎友焕博士同时表示,他对中国经济不会很悲观,“放眼全世界,把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中国还存在很多的发展机遇。”我认为,中国政府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到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余年,面临大周期性的拐点,或者说“着陆”,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

  黎友焕博士认为,“今年就应该是经济波动年,我预计未来若干年经济发展的速度都会保持在7%~9%之间。”连平也认同中国经济迎来大拐点,经济增长速度从9%~10%,现在降到7.5%~8%这样的区间,事实上有了很大的收缩。去年国务院把经济增长速度定的目标,从8%降到7.5%,我认为这个是对的,其实“十二五”规划是7%的增长,但是它的目标逐步下降,大家想从10%一下子降到7.5%的增长,这个收缩的力度太大,台阶下的太大,所以一定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有人曾把中国经济形容为骑在自行车上的大象——只要还在前进就没有问题,但一旦减速后果就不堪设想。

  王建认为,这轮大的经济下行周期的起始时间应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2009年由于出台了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的刺激措施,中国经济又获得了暂时的增长动力,2009、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再回到9%以上,但是由于2011年以来没有新的刺激措施出台,而旧的措施对增长的刺激能力已经消失,所以经济增长又调头向下。

  走出低谷只能靠城市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经济学者表示,当前走出经济低谷的主要措施只有靠城市化。

  连平对记者表示,城市化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大概是50%,其实把我们在统计口径当中流动人口在城市里面大概居住长达一年两年的人口剔除掉以外,我们的城镇化恐怕只有35%。国际上平均水平要达到65%以上,发达国家要达到75%以上,甚至更高。这样一对比城镇化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王建也认为,展望未来十年,只有中国经济有能力从低谷中走出来,并凭借城市化和改革体制,重新恢复9%以上的高增长。因此,要尽快转入根本性调整与改革的轨道,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真正触底反弹。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到体制和政策影响,房地产的问题争议极大。黎友焕向本报记者指出,中国政府近几年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在房地产领域失误很大。“房地产的所有措施几乎都失灵,并促使了房地产已经绑架了政府财政和整个社会发展,给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设计了种种障碍。”连平认为,“房地产目前确实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龙头支柱产业,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不能说发展房地产和调整经济结构有矛盾,目前的问题是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

  《投资者报》记者 吴建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