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中国:实现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渣打中国,风险管理,外资银行
  • 发布时间:2012-10-30 13:48

  虽然国际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但是渣打中国依然增长稳健,风险控制稳定。

  2011年,渣打中国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2.22%,利息净收入增加30.86%,处于稳定增长阶段。0.36%的不良率,69.4%的存贷比,使渣打既能有效发挥资金优势,又能控制风险,取得更佳的风险回报。以此,渣打中国被评为《投资者报》2012“最佳风险管理外资银行”。

  渣打银行(中国)首席风险官牛佳耕在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表示,渣打银行设立了较为平衡的风险与回报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因此渣打中国在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

  按照风险偏好开展业务

  “银行的业务本质上就是承担风险并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的风险不是越低越好,回报也不是简单的越高越好。因此风险管理不是简单地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为目的,而是要在既定的风险策略下承担相应的风险并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业务的开展也不应该只看短期高额回报,应该兼顾其对银行整体风险的长远影响。这个根据银行的自身经营情况和业务发展策略所制定的风险策略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定义了在银行现今所处的环境中,从长远利益考虑的最佳风险回报平衡。”牛佳耕这样说。

  “渣打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在银行的总体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按照银行设立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的。渣打风控的重要特点是独立性,风险管理作为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的控制部门,行使其管控职能,对银行的风险回报决策质量负责。” 牛佳耕说,不管在业务规划阶段还是在日常业务中,渣打都时刻保持在风险偏好范围内。

  牛佳耕认为,历来经济下行时,监管尺度都会加大,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会得到加强。而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对利润的追逐常常导致银行放松风险管理,导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大幅增加,并在经济下行时集中显现出来。“历史会重演,只有那些真正从教训中学习的机构,才不会在同样的地方跌倒。”

  严格监管减低外界影响

  牛佳耕认为,中国监管机构对风险管理有较为详细的要求和指导意见。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而这种监管在危机时起到一定的风险隔离作用,使得中国金融市场能够降低外界的冲击,这在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以及当前的欧元区危机时都有所体现。

  牛佳耕说,中国主要的风险集中在信用风险。在银行方面,由于担心坏账上升而采取收回贷款或不予续贷等方法,加剧了客户面临的经营压力,这种累加的影响又会引起新一轮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市场再融资风险的攀升。从客户角度看,优质客户出于对市场的预期,扩大生产及投资意愿降低,对银行信贷需求减弱,而面临资金压力的客户又无法达到银行选择客户的条件。因此,整个经济形势的企稳和市场信心的恢复是解决风险压力的基础。

  “在银行收紧信贷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增长加快,并且可以收取很高的利率。这些高成本的融资,又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信贷风险状况进一步恶化。”牛佳耕说,目前的市场情况为,虽然9月新增银行贷款出现下降趋势,但社会融资总量(TSF)在第三季度快速增长,企业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公司放贷均达到历史高点。同时,多家银行对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授信过于集中,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引起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牛佳耕表示,除了宏观形势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企业授信也同时受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域性(如江浙地区的联保)等问题的直接或次生影响。同时,市场中也存在对名人名企的过度授信,产业集中度较高等问题。

  不同业务中的风险管理

  谈到不同业务中的风险管理,牛佳耕表示,零售银行基于其产品的特点,一旦贷款审核通过,往往很快就进入存量贷款余额管理,而公司贷款则需要通过对授信额度的管理来达到一个持续评估管理的效果。两者都需要完备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特别是对贷款的跟踪、监控、及其他贷后管理手段能够帮助银行及时发现不良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低损失。在金融市场方面,风险更多存在于市场波动、模型风险、风险值(VaR)的设定、实时交易流程的管理等,其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交易的各个环节中。从国际上发生的惨痛教训来看,市场风险对银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虽然风险类别和管理手段在各个业务领域不尽相同,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即在银行风险偏好范围内找到最佳的风险回报平衡,为银行及其客户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的长远利益做出最佳风险判断和业务决定。”牛佳耕说。

  《投资者报》研究员 张东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