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具不是越贵越好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高尔夫球,运动
  • 发布时间:2012-10-30 13:08

  “现在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高尔夫球用品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直营分公司,这个信号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另外,国外机构通过有私家车的人的数量来判定这个国家的高尔夫市场潜力。”从2002年就开始从事高尔夫球用品销售工作的黄勇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在国外,基本上能够买得起车的人都可以打高尔夫球。据我了解,中国大概有几千万车主,那么中国就应该有几千万的潜在消费者可以打高尔夫,但是目前中国打球的人仅仅有几十万而已。所以说中国高尔夫球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近几年来,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给中国的高尔夫用品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高尔夫用品网市场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用品生产大工厂,世界上90%的高尔夫产品产自中国,只是,在中国,打球的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不过,黄勇也对记者说,目前高尔夫球在中国发展速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快。“客观来讲,中国的市场是在发展,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但是,不管是从打球的人数,消费的能力或者是整个行业的规模来说,这个市场都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高尔夫球具不是越贵越好

  凭借多年销售高尔夫球用品的经验,黄勇深刻了解目前国内打高尔夫球人的心态——不打球的觉得高尔夫球具太贵,买不起;打球的人则存在某种炫富心理。

  黄勇说:“其实本质上不管是从场地上,还是用品上来讲,如果你不是刻意追求特别贵的球场和器械的话,普通白领是可以消费得起高尔夫球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公共球场少,已经建成的球场大多又比较奢华,相对来讲,在中国打高尔夫球还是不便宜的。不过高尔夫的用品和球场也有比较便宜的,看你是以怎样的心态来理解这个运动,是为了炫耀还是锻炼身体?如果真正锻炼的话,一套几千块钱的球具打球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为了炫耀球具或者会员证的话,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出发点了。”

  在球具选择方面,黄勇说,目前国内打球的人对球具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只选贵的;另一种人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球具。“现在很多日本品牌卖得很贵,一套球具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些品牌在欧美国家几乎没什么人买,但是在中国却卖得很好。中国很多初学者不了解高尔夫用品,他们觉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我们称作是成熟的球友,他们知道什么品牌适合自己,他们能从自己选择的球具上获得乐趣,这部分人的比例目前也在逐步的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高尔夫需要正面的舆论导向

  “高尔夫”是荷兰文kolf的音译,意思是“在绿地和新鲜氧气中的美好生活”,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而它在进入中国的时候被认为是贵族运动的代名词。2016年,这项运动就将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这也足可以说明高尔夫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

  黄勇说,自己刚开始接触高尔夫球时,对它也有误解。“刚开始接触高尔夫球时,我还很年轻,以为它是老年人的运动。2004年因为业务需要开始练习高尔夫球,才发现以前的理解是不对的。慢慢的我发现这项运动非常好,让人能够静下心来,脾气也好多了。”除了锻炼身体,黄勇也会经常和客户去打球,对于谈业务,高尔夫球也帮了他不少。“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和客户去打球,在打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客户的性格爱好,对于业务进展很有帮助。”

  在黄勇看来,高尔夫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体育休闲运动,不仅锻炼身体,也可以与人交流。但是目前的舆论导向正把高尔夫球描绘成“奢华”和“腐败”的代名词。“目前大众对高尔夫球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我认为是一个舆论导向的问题。到底高尔夫球是什么?其实高尔夫球就是一种运动而已,不是说非要达到奢华的目的。公众的认识会受到舆论的影响,目前社会舆论没有对高尔夫球有一个正面的引导,在新闻里高尔夫球经常和腐败与贪污连在一起,实际情况也不一定是这样的。”

  “就像斯诺克在国外是绅士运动,但是早几年在中国大街小巷都有人光着膀子打台球。高尔夫在进入中国的时候被定义为一项高端贵族运动而不是像国外那样是普通的体育运动。所以不论是作为从业者还是高尔夫球爱好者,我都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高尔夫球运动中,把他作为一种健身项目,从中得到乐趣。”

  《投资者报》记者 杨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