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A6 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A6L,AUDI
  • 发布时间:2013-05-20 12:59

  几年前,上一代A6L在编辑部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时任主编的袁启聪说:让十年以后再爱你。其实我和A6L碰面的机会也很多,多在生意场,但我始终没有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近,至少,我不会产生拥有一台A6L的冲动。

  A6L新车就在深圳测试,那一天我匆匆忙忙试车拍摄,还掉车子就赶去婚姻登记所,一点都没有留恋,仿佛它在我生活中是一个匆匆过客。几天下来,新A6L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它变得更年轻了。细细修改的车身,让它减龄几分。如同一个穿白衬衫的商务男,袖口是法式还是美式、领子是三寸或者五寸,小小变化就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感觉,或古板或时尚。新A6L很对我胃口,它不再是上一代那种“识大体而不拘小节”的造型了,而是细微之处显精致。那个简单夸张的四边形大脸变成现在的六边形,就像一个男人有了丰富的表情,而车身上更富变化的线条,则像硬朗的男人练出了身体的线条。原本直来直去,现在更立体,越来越有味道。

  距离总归是有的。A6L给我的距离并非价格上的距离,而是我一直没有开一台“叔叔级”座驾的打算。新A6L的到来,我更能享受到工作上的满足——开出去帮家里人谈点生意事,A6L一如既往地得到了认同。开奥迪做生意是中国独有的消费文化,这一点不需解释,也无从解释,但效果实实在在。

  全能后座

  这是我第一次开50TFSI的版本,相比于开,我更愿意坐这台车,因为50TFSI不仅仅是动力有多强大,更是内饰有多高档,加长到3米的轴距更让我放心舒舒服服跷腿。上高速,睡一觉最好不过。这两年忙起来,对方向盘的迷恋锐减,取而代之的是坐在后排发各种邮件、回各种电话。对于50TFSI的A6L,我时常在A8和A6L之间迷失,因为A8能够给予的,它其实都有了。

  我的屁股告诉我,奥迪该是有多么懂中国人。为中国软化的悬挂,让后排的我很是享受,尽管我也很怀念德国车那种原汁原味的悬挂——紧绷而又细腻,但眼下这副悬挂也让人不忍心挑毛病。

  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买一台低配的A8,还是买一台如此高配的A6L呢?在某些对用车有等级制度的场合,我会为这个舒适的后座选择A6L,前提是必须高配。

  既是实力,也不至于流俗

  相比之下,3.0机械增压的发动机我再熟悉不过了,如果单独看这300hp,一定让人心生澎湃,但架在一台A6L身上,它的动力就不再疯狂。每一匹马力都是受管束的,0-100km/h不过6秒,都在变速箱的管理下丝丝入扣释放。这些天,我基本没用过地板油,每天在城市里堵车,没有大脚油门的欲望,直到我把车子开上了高速公路。它的扭矩竟然如电瓶车一样顺畅,刻意弱化了发动机的机械属性,交给驾驶者的是浑厚的动力,相比上一代,发动机悄然有了一次提升。

  而A6L在这时候与A8更加混淆,quattro的辅助让它像一台大车(比上一代的驾驶感觉要大一圈),其实这台车完全不必再赘述扭矩、功率等工科语言,像是一个总裁,你就不必跟他细究技术层面的小问题了。

  袁启聪说,十年以后再爱你。开着A6L一周,我觉得对于新一代A6来说,十年有点太久了,三十出头就开着A6L,这既是实力,也不至于流俗。

  文 AUSTIN 摄 安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