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LaFerrari设计解析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法拉利,LaFerrari
  • 发布时间:2013-05-20 13:28

  无数的传说中,它曾经是“F70”,或后来的“F150”,这部全球仅限量生产499辆的法拉利70周年纪念大作的名字,直到刚刚过去的2013年日内瓦国际车展才尘埃落定——LaFerrari。

  所谓“LaFerrari”,其实是源自加西利亚语的词汇,它的“la”大致相当于英语中的“the”或法语中的“de”,都是表特定特指的虚词。这个多少有点不同寻常的名字的涵义,置换到中文的语境下,多少有点“真命天子”那种“舍我其谁”的意思。

  对FXX的基因改良

  LaFerrari从无到有的基点,乃源自于对FXX的一系列技术测试验证的发现,以及由法拉利公司和摩德纳大学合作成立的一项名为“Millechili”的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它下设Millechili实验室,是该项目的主要工程开发和技术验证单位,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下一代高性能车辆研究和开发一副轻量化底盘。而Millechili的其中一项技术指标,就是将下一代法拉利超跑的整备质量降低至1000kg以下。

  不仅如此,LaFerrari在开发过程中,还借助了曾为法拉利设计了11款世界锦标赛夺冠车型的传奇F1赛车设计师RoryByrne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由GT和F1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最终设计出一款刚度最大、重量最轻的底盘,同时成功突破了使用混合动力系统的各种限制,底盘性能相较Enzo大幅提升,抗扭刚度提高了27%,纵梁刚度提升了22%,而重量却下降了20%。

  LaFerrari的底盘完全由法拉利在马拉内罗的总部工厂自行建造,采用法拉利F1赛车的材料和生产工艺,所使用的航空预浸渍复合材料包含4种不同的碳纤维,满足车身不同区域的工程设计功能需求:底盘绝大部分由T800制成,T1000单向胶带和编织物用在重要的座舱保护区域,比如车门、门沿等,车身的结构元件以M46J单向胶带和极其坚固的轻质编织物制成。此外,底盘还采用了碳纤维和另一种特种复合凯芙拉纤维(避弹衣的主要材料)制成,后者的强韧特点,保护碳结构在碰撞后免于碎裂飞溅的风险。

  整个车身使用多种材料制造,在降低重量的同时,减少了组件数量。比如,一体式车尾部分就是结合使用M46J和T800两种碳纤维材料,以手工叠合而成的,整个结构轻而坚固。碳纤维在高压环境中加工成形,分两阶段完成,使用真空袋以消除压层中的空隙。

  可以说,针对FXX技术和性能表现的测试发现了可提升空间,而Millechili项目则为如何改进和强化LaFerrari提供技术指引和理论支撑。

  气流才是主设计师

  从F150项目(LaFerrari开发项目代号)早期的创意设计草图可见,LaFerrari的造型设计几乎可以说是在F1赛车的基本结构上覆盖上一层外壳。在F12 Berlinetta的前翼子板和599的背部结构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空气动力学在法拉利造型设计策略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在脱离宾尼法尼纳后的LaFerrari设计中,这种用风洞指导造型的原则进一步广泛应用每一个细节:车身面板之下、机械或座舱等硬件周围,全是中空的气流通道。因此,与其说LaFerrari的造型设计是为了让它更好看,不如说是为了让它在性能上更“有效”。主设计师Flavio Manzoni的职责,无非是让这种“有效”,尽可能实现优美罢了。

  主动式空气动力学设计在LaFerrari出色的性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全面调节车辆的动力配置。工程师的目标是使它的空气动力效率达到同类车型的最高水平,其空气动力系数接近3,这要归功于以CFD分析法精心打造并在F1风洞中微调的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效率,LaFerrari的前端(扩散器风翼和底盘导向叶片)和后部(扩散器尾翼和后扰流板)都采用了主动式空气动力系统,可产生所需的下压力又不会影响车辆的整体风阻系数。这些部件,根据由动态车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的不同性能参数进行配置,从而确保采用适合驾驶情况的理想空气动力学配置。

  为战神披甲

  毫无疑问,Flavio Manzoni领导的法拉利设计团队在LaFerrari的造型设计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受到空气动力效率、重量分布设计以及尽可能地降低车身重心等重要性能和技术指标的限制。最重要的是,设计还必须无缝整合全新的混合动力系统,同时令驾驶室空间、舒适性和出入便利性等丝毫未受影响。

  与过去的十周年纪念重磅作品相比,LaFerrari相对窄小且更加贴近地面,车体布局经过重新设计后,重心降底了35毫米以最大化空气动力效率。彻底改进重量分布是指将大部分重量安排在前后轴之间,整车前后配重比为41:59,以确保LaFerrari实现较小的极惯性矩、非同凡响的稳定性以及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强大抓地力。

  向下倾斜的尖鼻锥造型显然脱胎于F1赛车的视觉和功能复刻,Flavio Manzoni在这里玩了一个十分高明的视觉误差魔术,超低的发动机罩下的炭黑碳纤维材料超大开口气坝,隐没在棱角分明的鼻锥造型之中。鲜明的色彩反差下,车头整体锋锐的形体跃然于视觉画面之上,回力刀状的前鼻翼如同悬挂在鼻锥下方的中央吊架上,营造出F1赛车般的凌厉气势。

  LaFerrari设计的另一视觉特征符号,来自于侧面车身的两道刚劲有力的回力刀状弧线,两者相互呼应,勾勒出侧面车身设计的视觉纲领,并以切削感造型肌体营造出车身侧面的气流通道,将从车头气坝进入的气流引向车身中后部的发动机舱。这种雕塑感极强的造型手法,我们在之前的F12 Berlinetta身上也能清楚看到。

  车尾部分则突出表现跑车的极致运动性格,也是整车造型中性格最鲜明且匠心独运的局部。经典的双色双圆尾灯设计,是近期法拉利设计的签名式特征,起于前翼子板的刚劲弧线迂回划过侧面车身的底部,上扬而直掠向车尾,串联起尾部两端的圆形尾灯,融入隐藏式尾翼,形成尾部设计的视觉纲领。T字形的视觉结构在LaFerrari身上也得到了更粗犷而硬朗的再现。造型复杂的尾部扩散器则以碳纤维独有的炭黑本色呈现,明暗色彩对比的视觉魔术在此再次奏效,张牙舞爪的尾部扩散器野性迸发但并未“抢镜”地干扰整个尾部设计,在Flavio Manzoni的巧妙组合下,更营造出尾部造型的慑人气魄。这就是为何同样都装备了夸张的气动组件,兰博基尼Veneno被广泛指摘“过度设计”,而LaFerrari却一致好评的原因。

  LaFerrari是法拉利历史上首个独立设计的项目,在脱离了宾尼法尼纳的R&D资源后,在专业的学术科研机构的支持下,法拉利首次完全独立地主导设计和开发,无疑是既保持独立和主导、同时确保项目完全实现各项开发技术指标的理性平衡。

  文 李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