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微课程
  • 发布时间:2014-08-21 09:55

  摘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微课程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各阶段的积极作用及意义,以期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学 微课程

  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以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一体化教学设计,技工院校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手段传统化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物质保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其优势显著,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为教学改革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但大部分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没有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极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使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制作的课件也只不过是课本内容的简要移植,只是起到替代“小黑板”的作用。

  2.工作过程简略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情境,制定的岗位工作任务,不仅可以使一体化课堂教学岗位化、行动化,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当中深刻地体验实际岗位工作的情感,还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真实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但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情境化,针对岗位工作任务实践过程的探究学习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只有三分钟热度,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间一长,学生习以为常,教学情境自然就失去吸引力,再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形式化

  理实一体、小组协作、探究学习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也被技工院校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又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大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流于表面。每个项目课题或岗位工作任务的学习需要教师给一个框架才能行动起来,有些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即使教师给了框架也无法行动起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毫无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肤浅、讨论的答案单一,缺乏实际和独到的见解,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偏重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没有制定有探讨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到位,缺乏认知的基础。

  三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能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作业标准发掘学材内外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所谓探究学习往往流离于学材的表层,动作的模仿。

  二、微课程的概念和优点

  1.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国内微课程概念的开创者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区别于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课用的PPT等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网络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微课程是将课程中的某一学习情境或者某一任务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工作任务或实训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除了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源外,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是课程全部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辅助性教学资源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程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深度学习。

  2.微课程的优点

  微课程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炼,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便于携带、学习和观摩而被教师和学生所喜爱,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学具体实践中:或是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难点突破、重点强调、疑点辨析)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的学与教活动,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主题的学与教活动,或是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是时间较短、适合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视频片段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多样传播、使用方便。微课程的视频格式一般为流媒体格式,便于网络传输、网络呈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手机视频、微博讨论、即时通信工具传输等形式观看微视频片段,查阅学习课件,实现远程个性化学习,使用便捷。

  三、微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程在课前准备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先看此微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资料收集,为新课做好准备。

  2.微课程在任务引入中的应用

  鉴于技工院校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大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有趣的岗位工作任务,做个简短的引入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微课程在任务实施中的应用

  教师对本节重点、难点做点拨,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难点、重点用微课程的形式设计出来。

  比如Word图文混排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让学生非常头痛的难题,教师可以根据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员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广告宣传单)要求,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进行探究实践。即可分解为任务一:页面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大小;任务二:背景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背景;任务三:图片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图片信息;任务四:艺术字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标题;任务五:文本框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内容信息。教师再把这五个小任务用微课程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来,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效果。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限于课时、场地等因素的要求,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就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做好微课程,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帮助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解,让学生将现有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4.微课程在课后任务中的应用

  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后观摩重点、难点内容的微课程,教师还可以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成微课程,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拓展延伸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微课程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意义

  制作微课程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程,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一节成功的微课程设计中,要用到PPT、音频、视频的制作等多媒体手段,这对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和机遇。

  四、微课程运用要求

  1.注重微课程运用的针对性

  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课程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或是课前预习,或是任务引入,或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或是岗位工作任务实践过程的演示、或是课后进阶任务的布置。不论微课程担任的是何种角色,它只是现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其运用都需要注重与现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即先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后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微课程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

  2.注重微课程运用的系统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微课程的设计运用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求设计运用课前预习微课程资源、任务引入微课程资源、重难点知识讲解微课程资源、任务实践过程演示微课程资源、课后进阶任务微课程资源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路径参与课程学习,对新的内容提前预习,对不懂的内容反复学习,对“进阶内容”深入探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吃不饱”“跟不上”等知识吸收与消化的弊端。

  课堂教学内容亦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不可颠倒次序。微课程传递的知识是片段化的,不能清晰、独立、完整地表现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微课程的设计运用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各微课程之间不能彼此孤立,要成系列集,内容具有连贯性,承前启后,由浅入深。

  3.注重微课程运用的完整性

  微课程不仅仅是针对某个问题微视频的呈现,还是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因此微课程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完整性,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括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及相关的学习资源,以避免学习内容过于零散造成学生迷失。

  微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引入,方便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的练习,方便了教师教学的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等,弥补了现阶段一体化教学学习方法形式化、工作过程学习简略化、教学手段传统化的不足,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靖,夏斌.微课程建设的装备需求与实现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

  文/李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