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 发布时间:2014-08-21 12:24

  ——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探讨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开思维,不拘泥于追求个别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是综合考虑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和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及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解决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教学方法

  在技工院校的经贸类专业中,国际贸易实务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学校不可能提供较多的操作机会。因此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国际贸易术语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解决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一、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会阅历少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专业课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差,并反感教条式的理论课,喜欢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毕业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接触操作案例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思维拓展能力较差。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技工院校专业的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到学校任教。教师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欠缺“实战”经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书本知识与外贸实践结合起来。

  3.教学方法单一化

  传统课程由于理论知识偏多的原因,老师通常按课本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然后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考试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目前,这是理论课程主要授课方式。如果按这种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不能学到实践技能。

  4.缺乏实践环节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线阵地,技工院校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实训跟不上,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这类操作性强的课程。作为企业,为了避免实习学生失误带来巨大的损失,通常只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复印、打字、传真等。学生无法参与贸易业务活动,学不到实用知识,更无法增长自己的“实战”经验。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结合课程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放开思想,在每个教学环节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基础,又能提升实操水平。

  1.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整体上需要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以项目取代章节,在每一项目中以任务为引领,突破学科体系,将常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明确各项技能活动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整合项目。以合同内容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准备。目标是初步认识国际贸易。第二部分为合同的内容。包括四个项目:商品品质、数量与包装;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商品装运、保险、检验与索赔;支付结算。第三部分为合同的商订与履行项目。第四部分为其他知识。

  第二步:设立任务。在每一项目中根据知识要点,以相关知识点为组合,设立教学任务。如:在项目“解读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中,可设立两个任务:解读贸易术语;解读商品价格。

  第三步:知识讲解。以活动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设为一个活动。如“解读贸易术语”任务中,可分为三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解析FOB、CFR和CIF;熟悉FCA、CPT和CIP;认识其他贸易术语。

  第四步:学生实操。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学生实操的素材。在实操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不可过多地参与,但也不能放开不管。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应该是贯穿在整个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当中,从课上互动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情况;从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从案例分析看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应用情况。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掌握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

  2.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提升教学过程的质量

  下面以国际贸易术语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课题分析。在国际贸易中,价格高低是一笔交易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因素。贸易术语是价格构成的要素之一,故本节内容是全部课程的重点章节。

  在本项目中,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及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重点熟练掌握《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最常用的三种贸易术语。其中,学习难点是FOB、CFR、CIF三种术语中有关买卖双方的责任和风险、费用划分。

  (2)教学过程设计。

  ①情境导入环节。

  教学内容:导入案例:上海顺风进出口有限公司近日与日本某公司商谈出口大豆的交易。张刚被指派协助业务员小王。在交易磋商中小王问张刚:为保障我方利益,该批大豆应该在何地交接?运输和保险等事宜应由谁负责?运输中遇险受损责任应由哪方负责?

  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法、问答法。

  在授课开始,选择合适的导入案例,设置具体、生动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即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该情景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②知识讲解环节。

  内容安排:贸易术语的含义;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2010通则》中FOB、CFR和CIF的解析(重难点);三种贸易术语的异同(重难点)。

  教法学法:讲授法、图例法、对比法。

  对于新知识点的教学,传统的讲授法无疑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但讲授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因此,在使用讲授法时,可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图例法,这样有利于将三种贸易术语的交货点、风险划分点和费用划分点在图例中表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更为直观生动的印象;使用对比法,将三种贸易术语的异同之处作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为深刻。

  ③技能活动环节。

  内容安排:课后技能训练。

  教法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在缺乏企业实践的情况下,采取案例分析无疑是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任课教师不可能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的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所有案例全部纳入课堂讲授范围。因此,必须对已收集和编制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与比较。在分析与比较过程中应坚持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优先选取最典型的案例。典型案例往往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典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最有助于说明复杂深奥的法理。二是案例应与相应的理论相贴近,表面现象的牵强附会将会误导学生,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三是所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不宜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社会的阴暗面,也不宜过多地讲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资料和小道消息。四是选取的案例不宜太复杂,切忌喧宾夺主,案例要为理论服务,要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同时,如果结合使用讨论法,则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实现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④知识拓展环节。

  内容安排:《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简介;象征性交货。

  教法学法:讲授法。

  使用讲授法简单地讲解有关的一些知识点,点到为止,旨在扩宽学生的视野。

  ⑤知识回顾环节。

  内容安排:知识点小结。

  教法学法:讨论法。

  在小结部分采用讨论法,打破了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用笔记录的传统模式。讨论法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相互之间激发灵感,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要点、知识难点印象更为深刻。

  三、小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具有许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均有其长处与不足。教学方法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没有“先进”或者“不先进”的划分。

  每门课程具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老师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也有其学习要求,假如全部使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无法有效地突出课程的要点,学习者亦学得索然无味。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可能有自主学习的形式,也有合作学习的形式,甚至包含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知识建构的过程,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过程,培养学习方法过程,展示学生个性过程,教师讲解过程,师生共享快乐的过程。

  在强调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使用模式方法研究教学的局限性,不能作茧自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研究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层次跨越:从目前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发展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更高层次,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获得更佳实效。

  参考文献:

  [1]何艳.关于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探讨[J].文学教育,2010(0).

  [2]郑展鹏.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3]陈志红.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文/苏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