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之美——反垄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 来源:汽车博览
  • 关键字:制衡之美,反垄断,汽车
  • 发布时间:2014-09-10 09:37

  最近这一波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引来议论很多,我的兴趣点在于结果会是什么。跟上一轮行动不同,这次厂商反应强烈,纷纷发布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调整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价格甚至降低整车零售价格的声明。这说明反到点上了。这就值得我们再往下好好想想,反垄断法能在汽车行业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由此会给顾客带来怎样的影响。

  首先,这次反垄断主攻目标是厂家对零售市场的控制,包括规定经销商的整车零售价格、零部件价格、售后服务价格、经营区域、经营种类。这些行为均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即厂家只有在选择经销商时有自主权,选定之后,也只对其整车和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有自主权。经销商卖多少钱,在什么地方卖,厂家不得干预。

  经销商有自主权。

  此外,经销商还有自由购买销售由厂家认定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也就是所谓OEM 配件,而不必须采用由整车厂批出的所谓“原厂零件”。整车厂家还有义务公开维修技术资料给非授权的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并向他们提供培训和供应零部件。整车厂和授权经销商也不能以终止质量保证相要挟,强迫消费者放弃非授权维修服务商,到指定经销商做维修保养。

  这样,消费者的权益就得到更大关照和保护。首先购买新车,你可以跨区域,到售价低的地方买车。比如,北京人可以去天津、廊坊买车。那里的经销商也有把车卖给全国各地顾客的自由,厂家不得干预。售后方面,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心仪的维修服务商,甚至对车进行合法改装,而不用担心将来车出现质量问题时被拒绝赔偿。同时,非授权汽车销售和服务企业也得到了发展机会。

  此外,北京的经销商可以去天津开店卖车,无需厂家批准,这进一步释放了经销商个体的竞争力。更进一步的是,经销商可以同时销售多种品牌的汽车。例如可以同时是奔驰、宝马和奥迪的经销商,厂家也不能对此加以限制。这显然会焕发经销商的积极性。

  关键是怎样做,上述这些描写才不是“画饼”而会成为现实?还需要依法颁布行业的具体规定。目前商务部的规定与法律是相悖的,亟待修改。其次,如何持之以恒地监管?这需要形成机制。我觉得应该以法律诉讼为主要手段。

  假设反垄断真的成功了,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是我感兴趣的。试着推测一下:经销商腰杆肯定变硬了,他们真的变成了厂家的大客户,而不是仆从。同时,大型的经销商集团可能会变得更强大,从而出现渠道垄断现象——可以参考家电行业的苏宁、国美。

  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因为这并不妨碍价格的充分竞争,反而大型经销商集团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和高效。因为分销渠道化零为整,大大节约厂家的布网成本。同时,厂商为了制衡这些规模巨大的经销商集团,也会特别积极地开拓更有效率的分销方式,比如网上销售。京东商城就是个例子。

  一旦汽车市场进入现在家电市场这种充分透明和便利的时代,消费者的花费显然将比现在低廉和有效得多。同时,售后服务的效率也提高了,变得更便利,更便宜。总体上,是一次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的重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反垄断法以及政府发起反垄断调查,能够达到运用法律制度,在经济领域对各方势力进行制衡,以提升竞争的充分度,使经济活动增进效率、保持活力,同时维护公平、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目的。这,至少看起来很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