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退回到1944年夏天,盟军成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始向法西斯的腹地挺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与地面部队同时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还有盟军的空中力量,他们对德国持续的战略轰炸大大削弱了纳粹战争机器的效能。
然而就在此时,盟军的飞行员们开始坐立不安起来:当他们在德国上空执行任务时,遇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德国战斗机,它没有螺旋桨,每小时800公里左右的飞行速度大大高于一般的活塞式战斗机。它经常以火箭弹攻击盟军轰炸机,之后凭借高速甩开盟军护航战斗机撤离。慢慢地,人们开始认识到这是一种装有新式喷气发动机的飞机,并给它起名为“风暴鸟”。
“风暴鸟”的真实名字是梅塞施密特Me-262“飞燕”,它从二战爆发前就已经开始研制,计划代号为P.1065。本来希望在1939年试飞,但是纳粹空军高层认为使用活塞式战斗机就足以赢得战争,因此将Me-262的大部分经费投入到了其它传统飞机的研制中去了。不过在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努力下,这架革命性的飞机还是在1941年实现了首飞。
由于此时选用的BMW 003喷气发动机还在工厂里做最后的调试,Me-262的首次飞行是由一台容克斯公司的Jumo 210 V12液冷活塞式发动机驱动的,它也是著名的Bf109战斗机的动力源,其排量为19.7升,最大功率700马力。
直到1941年11月,BMW的喷气发动机才安装在Me-262上。然而在试飞中,两台BMW 003发动机突然熄火,幸好这架V1版原型机仍然保留着机头的Jumo210发动机,试飞员福里茨·温德尔才得以全身而退。接下去的试飞中,BMW 003始终表现得不够稳定,因此在1942年7月,V3版原型机换装了容克斯Jumo 004喷气发动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概念最早就是由容克斯公司的汉斯·冯·奥海恩博士所提出,并由其同事、奥地利人安塞姆·弗朗茨进一步发展完善。不同于活塞式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发动机中,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都持续进行,各个活动部件高速旋转而不是往复运动,效率大幅度提高。不过在战时的德国,适应喷气发动机内部高温高负荷环境的镍、铬、钼等金属极为短缺,工程师只得退而求其次,用低碳钢等普通材料代替,这严重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10至25小时的寿命仅能完成数次飞行。Jumo 004在1940年10月份首次运转,两个月后达到了4200牛顿的推力,但一系列的设计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使其生产进程延迟,直至1944年初才开始全面量产。
量产型Jumo 004B发动机重量为719公斤,装有8级压气机和1级涡轮,在8700转时可产生8.8千牛的最大推力,推重比为1.25。相比现代战斗机发动机动辄150千牛的推力和10的推重比,Jumo 004B的性能实在不值一提,但它却是喷气时代的开端。
装有Jumo 004B发动机的Me-262则成为了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喷气式飞机。除了涡轮喷气发动机,它还装有同样由德国人发明的后掠翼以及前三点式起落架。由于德国工业设施遭到日益猛烈的轰炸,Me-262的生产不得不在一些隐蔽的工厂进行,甚至还曾在森林里生产。纳粹还曾将生产图纸提供给盟友日本,由中岛公司和石川岛公司仿制,但由于技术水平所限,日本始终未能将其喷气战斗机投入战斗。
1944年4月,262试飞中队在巴伐利亚州奥格斯堡南部成立。至8月,该部队击落了19架盟军飞机,而自身损失6架。翌年3月18日,37架Me-262对1221架轰炸机和632架战斗机组成的盟军编队发起攻击,击落了12架轰炸机和1架战斗机,仅有3架Me-262被击落。随着战斗的进行,盟军飞行员发现Me-262在起飞和降落阶段机动性很差,便制定了针对这种喷气式飞机的战术,使其损失惨重。而山穷水尽的纳粹德国再也无力扭转败局了。
Me-262最终共生产了1430架,直至1951年才从捷克斯洛伐克空军完全退役。虽然它服务的对象是邪恶的第三帝国,但其在人类飞行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却永远无法磨灭。
撰文:关柯 设计:李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