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需要你我从“心”做起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诚信,乔家大院,易经,道德
  • 发布时间:2014-12-16 12:44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复字号东家乔致庸无意中发现人们对复字号蜚短流长,经过暗访,原来是包头的复字号在贩卖掺了旧菜籽油的胡麻油。见此情形,乔致庸果断做出决定:以一文钱一斤的价格,贱价出售所剩的全部胡麻油,并给先前买油的所有顾客赔偿损失,换上新油。此举一出,犹如一个无形的广告,使复字号重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乔致庸此举,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倘若复字号自始至终恪守诚信,不卖劣油,岂不可以避免后来的“赔本赚吆喝”之举?由此可见,诚信不仅要“重新起”,更要“从心起”!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头顶上浩瀚的星空和人们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的星空,应该是天文学家和宇宙飞船探索的范畴;而在芸芸众生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究竟比头顶上的星空更近还是更远,或许谁也难以分辨清楚。

  尽管在如今这个充满尔虞我诈的年代,寻找诚信似乎比寻找星座更加困难,但从远古传承的中华文明,关于何为诚、何为信,对后人早已有过言传身教:我国古代的使者,在出使外国时,都要将“圭”作为使节的标志之一,装在贴身的衣襟里。所谓“圭”,乃是一种用上好玉石精心雕琢而成的手信,它象征着言而有信,出言不改。较之现在的国书文本,“圭”的地位似乎还要更高些,因为在古代,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不算正人君子的,被人们觉察到言而无信的人,很可能从此被打上“伪君子”的烙印,在人前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人都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堂堂国家更是如此。

  《易经》对于诚信,有着非同寻常的诠释,《易经》全书六十四卦,几乎每一卦都强调诚信、中正,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诚实的性格和守信的作风,那么他/她决不可以用《易》占卜吉凶。《易经》里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姜穆的太后,策划了一场政变,企图推翻现任君主。她的不轨图谋被君主察觉,以失败而告终。政变失败后的姜穆用占卜来求吉凶,尽管占出的是“元,亨,利,贞”的上上签,可以逃避此难。但这位太后却并不以为然,她说,元,亨,利,贞这四种品格,每一种我都不具备,即便占出好签,又怎能用来趋吉避凶,消灾免难呢?的确,一个不守诚信,不具备良好道德的人,即便一时再走运,最终也难逃“阴沟翻船”。

  道德与诚信的相辅相成,可以用“本是同根生”来形容,一个具备高尚道德的人,必然不会轻易逾越诚信的界限;同样,一个守信重诺的人,在道德上想必也不会做得令人失望。诚信从“心”做起,就是要通过对人们道德的教化,来逐步提高全社会的诚信度,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平乐世。而从更深的层面来讲,诚信从“心”起,则是拾起在市场经济下被人们失落的本原的道德与本分,在社会上重塑一道“道德长城”,否则,“和谐社会”的口号喊得再山响,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重塑诚信虽然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但从“心”的角度来看诚信,显然是一剂“治本”而非“治标”的良药。

  文 赵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