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的六个典型误区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会计,误区,报表分析
  • 发布时间:2014-12-16 12:45

  误区四:重形式,轻实质

  典型表现: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解析: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主要手段,但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报表数据做得不够及时、准确、完整的话,分析出来的结果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从内控的角度首先判断数据是不是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业务。再有,就是现在的会计制度、准则变化较快,不同的核算制度,报表指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这要求分析者在核算依据变化的情况下(比如,从2007年1月日起,上市公司全面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标口径与企业会计制度比,有很大的变化)首先要对各期的指标统一口径,使前后各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然后再做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是正确的。财务分析的重心是业务活动的分析,制度准则变了,但报表反映经济活动本身这点是不能变得,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透过制度准则了解业务活动本身,只有报表反映的业务活动是准确的,财务分析的结论才是对的。

  根源:不求甚解

  提示: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手段而不是样板

  结论:结论成立,需要前提。

  误区五:重“理解”,轻应用

  典型表现:认为听明白了就是学会了。

  解析:注意,我对“理解”也加了引号,是特指感觉自己听明白了就是理解了的想法。我在《说学习》那篇小文里提到过,会用了,才叫学会了。如果你认为听明白了,那也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可能连了解的程度都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是要把每条内容经过反复的“悟”,把问题分解到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去考虑如何用,并且对可预见到的问题想到解决办法。

  根源:太自信了

  提示:学以致用不是说着玩的。

  结论:性格决定命运

  误区六:重“专业”、重“实用”,轻“广种”

  典型表现:我就想当个专职的会计

  解析:加引号的事就不重复了。我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任何专业的突破都来自于专业之外的启发,你被一个圈子套住了,如何突破?”,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这种工作特别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判断必然要建立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要描述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我想“有心插花花不开”的道理大家都会懂,慢慢琢磨吧。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面试过一个会计,我问他:“请你谈一下你对销售流程的认识?”,结果他回答我:“我从毕业到现在的十几年里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我明白,他是认为我在用非专业的知识考核他。应该说,我问的是销售的流程(而不是营销手段和策略),这里面含着接收的订单能否及时实现(有没有信息流不畅通的问题),收款、发货和赊销的授权等环节符不符合内控要求,以及对常见问题如何控制和防范等会计专业知识。

  根源:认知程度

  提示:广种薄收是因为人的认知水平是极其有限的。

  结论:思路决定出路。

  (完)

  文 佚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