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上班记6 识破面试中的伎俩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面试,职场道德,工作
  • 发布时间:2014-12-16 12:49

  走出校门之后,公司就是员工人生中的第二课堂,而企业的领导者作为行业中的精英,所持有的战略高度是懵懂的员工难以企及的。员工平时的工作其实就是呈报给这位“老师”的作业,老师对作业的批示正是员工汲取经验的最佳时刻,年轻的员工只要把握好这样的时刻便能得以迅速成长,而那些自视甚高、狂妄自负的人不但丧失了这样的机会,并且将逐步与本行业摒弃于外,自顾嗟叹人生的时遇不济。

  提出“公司是学校,领导是老师,工资是奖学金,同事是同学,工作是作业”的口号是让人叹服的,这个企业口号没有掉入简单的俗套之中,而是揭示了一段人生的哲理,这样的哲理是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信仰,是一种职场道德的准绳,更是那些年轻人迈向辉煌之路的警世格言。

  我不禁对这位王俊远先生刮目相看了。

  接着我去了会议室面试,没想到面试我的是一位老大爷,真不明白,这么老了,不回家晒太阳去,还在这瞎忙乎什么,也许,人老阅人多,看人或许准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人资总是印象不太好,总觉得他们喜欢装腔作势,还喜欢整人,心机很重,特别是公司抽奖的时候,抽到的都是领导的亲戚,要不就是人资本部门的,其他普通员工得奖的概率很小,大家对此都愤愤不平。

  人资老大爷问了我一点基本概况,如姓名、年龄、毕业学校,会计工作年限等等,然后就不断地强调, 这个工作是多么复杂、多么繁琐、多么辛苦。我就一遍一遍地回答他,没关系,我行的,我们事务所的人从来都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心里却想,苦累其实都没问题,我年轻,没有我不能干的,关键你能给多少钱。工资翻一番,累点也心甘;工资翻两番,主动去加班;工资翻三番,扫地也承担。要知道,我是一个会计,思考决策问题是会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也许有人会鄙视我说,难道你就没有理想吗?难道你眼里只有金钱吗?我当然有理想,但是在职场的潜规则中,比理想更重要的是利益。理想是高大上,它就像天空中的北极星,给你指明大概的方向。但并不是你做每件事情都会需要它。

  职场生涯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可谓艺术化的生活,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小细节组成。大的方向用你的理想指明,但如果处理小细节也要用到理想,那么就变成书生气了。

  再说,人资在招聘我的时候,他还不是在考虑用我的成本,平时,我们与老板、税务局甚至企业各个部门周旋的时候,还不是要经常考虑各方的利益,如果你动不动就拿理想来说事,那估计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他继续在强调这份工作有多枯燥,有多累人,公司会要求经常加班,我面带微笑应和着。强调工作的苦与累,其实也是做人资的一个鬼把戏,他们经常会不够正确地描述工作的内涵,夸大工作的苦与累,目的是要确定我们这些求职者,对这样无趣辛苦的工作内涵、工作职位,仍然感到有兴趣,他们才会继续往下沟通。很多能力强的工作者,在历经这样的震撼教育后,以为这工作真的是累到极点,就放弃淘汰出局了。

  仔细想来,这些做人资的其实挺精明的,是否有才华的人对他们来说非常容易辨识,都能看得清楚,通常在面试的第一眼,大概就能判断出应聘者是不是一个才气纵横的人。如果不是,后面的面谈早就结束了,也就不会有这样垃圾的工作考验。先确定他聪明,再看他能不能做得了小事,这样才不会丢掉最好的人才。

  工作或职位的内涵,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的创意、趣味、多元的一面,更有它辛苦、无聊、重复、令人讨厌的一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没有人能只挑好的,不要坏的,因此处理好垃圾工作,是你迈向成功绝对必要的历程,这就是所谓的“从垃圾中提炼黄金”。许多有才气的人,最后一事无成,他不是才气不足,只是耐心不足,无法通过无聊、无趣的考验,以至于才气被怨气蒸发了。多少才气纵横但怨气冲天的人,最后成为组织的边缘人物、问题人物,成为主管不得不挥泪放弃的马谡。

  在面试时,就吓走那些观念不正确、不耐烦的人,是因为企业不想浪费时间去调整我们这些求职者的观念,因为,有许多人的观念是一辈子也调整不了的。

  不过没关系,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经历过无数次面试后,他们这些小伎俩已经蒙不到我了。

  文 陈艳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